美文网首页
录趣|专家支招|如何让孩子快速适应大学生活

录趣|专家支招|如何让孩子快速适应大学生活

作者: 录趣 | 来源:发表于2017-08-29 17:21 被阅读32次

    最近,有不少家长跟我聊起孩子上大学要怎么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我想,这大约也是许多家长对自己即将步入大学的孩子的担忧吧!刚进入大学会遇到哪些不适应的情况,有哪些方法能进行自我调整,家长要提供哪些帮助,如何预防,如何解决……这些对于步入人生新阶段的同学和家长,都是十分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

    在大学里出现适应困难的同学,可能会遇上很多问题,总结起来,常见的有这么几类:

    其一,目标涣散,终日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混日子。

    其二,敏感自卑,无法融入大学生活。

    其三,对大学的学习模式不适应,无法树立专业自信。

    我想从“为人”开始,一层层谈。

    所谓问题,其实是人格发展的问题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我都习惯再推进一步,把它看做“人”的问题。这个所谓“人”的问题不是说遇到问题的人人品有多坏,而是说,我们在每一个阶段所遇到的困难之所以成为困难,是因为在这个阶段,我们的人格发展过程中,有一些核心冲突没有得到修通。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分为了八个阶段,大一新生,正处在青春期与成年早期的过渡点上,这个时期的孩子,面临着同一性的完成和处理亲密与孤独感两大核心任务。换句话说,这个时期,孩子一方面要明确“我是个怎样的人”,另一方面,要面对“我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两大问题。因此,在大一出现很多适应困难就可以理解了。

    同一性--我是谁?要成为怎样的人?

    我们从小读过周恩来的名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这句话,说的就是自我同一性的一个面向。

    什么是自我同一性?就是一个人对于自己身份角色的确定感及整合感。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的身份、原则、边界、价值取向、人生理念和理想等等,关于“我”的确认,会使孩子拥有自己的主见,敢于确认自己的需求和目标,明白自己的特点,也能更清楚自己与他人的界限在哪里,自然也会清楚,要如何与他人保持怎样的关系。

    比方说我们总结的大一常见的两个适应困难,没有目标,和无法树立专业自信,很多时候就与无法确立自己的自我同一性有关。

    现在去问正在读初中高中的孩子,有多少人能够清晰明确地说出自己将来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又有多少孩子能够列举出自己为了未来的目标做过哪些准备?

    很多同学在完成高考后十分迷茫,甚至到了报考大学和专业时对自己的未来毫无方向,于是匆匆忙忙、浑浑噩噩间,家长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现实的考量,给孩子提供建议,孩子没有自己的思考,便顺从了家长的建议,到了大学发现自己学不好这门专业,又是一轮沮丧焦虑。

    在这些茫然和挫败里,有的同学觉得好不容易“完成了任务”,到了享受生活的好时候,有的则因为对专业课程没有兴趣或者有心无力而干脆放弃学习。于是在大学出现了一批混日子,打游戏,到了毕业时一无所长的大学生,他们可能会在未来寻找工作的过程中碰壁,受挫,一再地失去成就感,更糟糕的结果是有的人最终回到家里退缩封闭自己,不再与外界接触,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们当下的教育比较忽略的是对于孩子自我认知的培养,家长很多时候也容易受外界影响,将孩子的成绩放在第一位,如果有什么建议可言的话,我想,在接下来的时间教会孩子认识自己,引导支持他坚定地成为自己,是家长能够为孩子提供的最大的支持,也是孩子最大的软实力。

    人际关系的困境--亲密与孤独

    这是青年初期的发展主题,也是大学生活适应中另一个常见的困难。

    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离开了熟悉的学习模式,很多人都说,大学的人际关系比高中远了很多,最亲密的可能不是同学,而是几个室友,如果跟室友关系不好,自己可能就完全孤立了。

    大学的学习讲究更多的是自主性和研究性,座位不再固定,教室经常变换,因此大学里维持人际关系不再像高中可以依靠“设置稳定”,更多时候,考验的是自主建立和维持关系的能力,在这个过程里,自信、主动和自我确定感就显得十分重要。

    这里说的自信和主动,是建立在清晰的自我确认感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你知道自己喜欢和需要什么样的朋友,你能够主动地选择和建立你的朋友圈,你来决定你的人际关系类型,而不是为主动而主动,刻意地展现热情,那不是自信主动,而是迎合。

    很多同学对建立人际关系感到困难,是因为缺乏自我确认感,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优点在哪里,不敢大方地展示自己,害怕自己不被人喜欢,也害怕因为分歧而遭到同学的排挤与攻击。他们为此会努力地迎合他人,或者伪装自己,隐藏真实的感受和状态,最终却因为难以承受人际的压力而变得敏感自卑。

    这样的困难往往是持久且弥散的,能够冲破困境的方法,就是不断尝试突破自己的恐惧幻想,你可以去多参加集体活动,慢慢通过各种渠道让大家了解你,尝试打开自己,与同学和朋友交流,但最重要的,所有努力的核心,不是为他人而秀,是为自己。唯有坚持不懈地提升自己,认识自己,才是增加你自信的根本途径,你的人格和能力,就是你最好的名片,比任何矫饰都更具说服力。

    为自己负责--自由的代价

    对同学们来讲进入大学是获得自由,但慢慢地大家又会意识到,这不仅是自由,也是陌生的挑战。因为你需要面临的是自己的成长,你要自己做选择,并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很多同学的困难,就在于被这种“自由”的代价所吓倒。然而,这也是大学里能够学到的根本的最为宝贵的东西--在自由的环境中寻找自己,成为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给家长的建议

    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的确如此。不过家长能够教给孩子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

    这个信息高度发展的社会,几乎任何知识都可以通过搜索找到和习得,而唯有两样东西,是家长独有、并且对孩子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个是“爱”,另一个是“家风”。

    所谓言传身教,这种影响通过生活的点点滴滴传递给孩子,是比任何课程文章都具渗透力的。孩子会在无形中通过家长的态度去评估自己,形成“我是谁”“我是个怎样的人”的观点。这些基本观点,将直接影响孩子如何与自己、与外界相处的关系模式。

    举个例子,同样是爱子心切,当面临孩子因游戏而影响学习时,一位家长见一次骂一次,反复提醒孩子他还有很多学习任务没有完成,教育他要以学习为重,可是收效甚微,孩子甚至直接顶撞,认为家长不理解自己,并指责“你可以通宵看电视,我为什么不能打两个小时游戏”,争执的结果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家长认为“我是为孩子好,可他却不听,太不懂事了,这都是他的错,我拿他没办法”,孩子认为“他根本就不理解我,只是知道要我学学学,学习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任务和负担,我学得好也只是他拿来炫耀的工具,还不如我打游戏,起码输赢都是我自己的”。

    另一位家长首先观察了一下孩子玩的游戏类型,并陪孩子看电视里的游戏解说,询问他对游戏的看法,当他了解到原来孩子喜欢游戏是因为游戏设定中有很多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地方,并且里面有很多坦诚相见的伙伴之后,他对孩子的行为表示理解。此后一段时间,他每周都会抽出一段时间来陪孩子看游戏解说,找攻略,孩子十分惊讶,经过一段时间小心翼翼的试探,发现父亲是真的并未反对他打游戏的行为,他开始愿意跟父亲交流一些自己的看法,父亲告诉他,自己的确担心他的学习,但他更愿意相信,这是孩子成长中的另一种尝试。“好的学习和成绩当然很重要,但你在游戏中学习到的竞争、创造跟合作,这些感受同样重要。爸爸知道,也相信你可以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孩子此后很意外地开始比以前更为主动和刻苦的学习,很快成绩便赶超了原来的水平。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家长为孩子提供的,首先是在困难时有一个温暖、理解、支持、信任的空间;其次是坦诚的交流感受和适当地给予真诚具体的建议,比如对从未离家的孩子教导他们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和独立生活技巧;第三,家长需要透过具体问题看到本质,不评对错,不争输赢,从促进成长的角度支持孩子的自尊,帮助他们从提升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和面对困境;第四,尊重孩子的感受,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如果他做出了最大的努力而仍旧无法脱离困难,允许他有退却或重新选择的权力而不使他感到额外的挫败和压力;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需要把自己从“家长”的位置上抽出来一点,作为一个与孩子平等的“人”,去和他一起交流、成长。

    大学的自由,不仅意味着欢腾和放纵,更意味着勇气和责任。孔子说,从心所欲不逾矩,便是自我认同清晰、既坚守自己又与外界交融、内外平衡的状态。这需要每一位同学积极主动不气馁地探索自己,也需要每一位家长持有广阔的胸怀,以人文之心看待孩子的成长,缓解孩子的焦虑,这必然是一个持久曲折却又充满意义的过程,你我,共勉,同行!

    本文作者,录趣认证导师:熊丹成

    录趣推出全国大一新生结伴上大学活动,关注公众号“录趣”,回复关键词“拼群”即可获取全国所有高校新生群,你还在等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录趣|专家支招|如何让孩子快速适应大学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fa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