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的回忆(一)
当今时代,人的流动迁徙性特别大。早些年连做梦都想不到的地方,或许现今正在那里创业,甚至已经把新家安在了那里。
记得我从小到高中毕业才只去过县城一次,而且是参加高考,当时县城里最高的三层楼,就已经让我的眼睛惊得老大。 至于那些下乡知识青年家所在的省城,更让我感到那是远如天堂一样的地方。
那个时候,乡下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偏僻山村,脸朝黄土背朝天,似乎并没有什么非分之想,只要衣能遮体,三餐吃饱就知足了。其实也不是不想离开苦地方,谁不想有更好的生存环境呢,是因为没有机会。
那时候城里乡下泾渭分明,当时能走出山村、成为城里人的机会只有两个,一个是男人的机会就是当兵。如果在部队干好了可以提干,就能离开穷地方,就算以后转了业,国家也会给分配工作。可是提干哪有那么容易,能提干的几乎是凤毛麟角,大多数还是得复员回村里务农。
另一个是女孩的机会,如果能找个城里的工人做对象,就理所当然的能成为城里人。但也不太靠谱,有的姑娘找是找到了城里的对象,结了婚户口却进不了城,结果呢,家还是得住在村里。男人常年在城里上班,除了过年过节平时很少能够回家,过上了比牛郎织女强不了多少的两地生活。我的婶婶就是这样,一人在家,既得上生产队劳动,还得做饭做家务带孩子,那个艰难比别人家更苦。别的不说,就烧柴取暖一项就成了大难题。
我记得我经常和堂妹妹放学后,拎上篮筐,到人家的柴火杖子边捡柴棍回家烧火。后来长大一点,星期礼拜就到山上割柴,我有时就看到婶婶躲在柴房里偷偷地抹眼泪,那是只有自己才能自己的心酸之泪。
时光到了七十年代末恢复了高考,人们似乎看到了新的更好的逃离挣脱农村的机会。(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