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会爱的六阶段(一)

学会爱的六阶段(一)

作者: 大寶天天践 | 来源:发表于2023-09-30 19:11 被阅读0次

    阶段一:自我(0~4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发育出自我的概念,他们学会去爱(或者恨)自己,他们还不懂取悦他人,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会想“我就是要这样做”,他们对一切反对都表示强烈不满。

    因为不懂给予所以也不愿分享,他们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我”的概念,因而也不知何为慷慨。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容易受到伤害。他们唯一想要的就是立即满足当前的需要,除此之外别无所求。并且,他们尚不能考虑过去和未来。

    这个阶段的孩子在学习生存技巧。他们表现“好”就能避免惩罚并得到奖励,他们生来就懂得寻求快乐躲避伤痛。他们还不会取悦他人,只在意在当前的环境中如何能感到舒适。与稳定的、爱他们的抚养者保持亲密关系对他们异常重要,温柔的拥抱和关爱会让孩子对抚养者产生依恋。

    毫无疑问,孩子在这个阶段的收获将影响其一生。孩子无从评估他们获得信息的好坏,只是不加辨别地全部吸收。

    因此,如果孩子受到粗暴对待或者基本需求没有得到及时满足,他们就会生出这种想法:“我表现不好,我不值得被爱。”在这个阶段,孩子重要的“自爱”概念要么受到损害,要么得到强化。

    最新研究表明,婴儿的思维能力发展速度惊人。两岁之前,孩子的大脑已经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做好了准备。充满爱意的多感官刺激对于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对年幼的孩子就可以说完整的句子,咿呀儿语是他们发展语言能力的开始。这个阶段,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大大超过表达能力。

    这个时期,孩子对周围的人也逐渐建立了情感。他们不理解自己是独立于抚养者之外的个体,他们认为其他人都是自己的延伸。如果妈妈伤心,他们也会不高兴;如果爸爸不停地发出声音逗他们,他们就会咯咯地笑。

    父母或者其他抚养者在这几年,已经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定了基础。如果父母视这个阶段孩子的自利行为是不良的、自私或者娇惯,那就大错特错了。父母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发展特点非常重要,因为没有对自我健康和爱的认同,孩子未来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人生。

    大多数儿童发展方面的专家认为,孩子的基本人格在3岁之前已经形成。这个阶段的孩子渴望知道:“我是谁?”“我是笨还是聪明?我是友好的吗?我是难看还是好看?我穷还是富?”

    当这个阶段结束,孩子会了解自己住在哪里、身处何种文化。因为孩子仍然处于表象思维水平,还不会对事物进行深入解读。让·皮亚杰将这种现象称为“具象思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事物的认识非黑即白,他们认为要么“有”要么“没有”,只了解“行”或“不行”。他们的世界中不存在“灰色地带”和“或许”。因此,明智的父母会精心在家庭中创造充满关爱的环境,表扬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对自己建立积极的认同。

    如果父母为孩子建立起这种充满关爱的环境,就会更倾向于为孩子打上“好”“值得爱”和“成功”之类的标签。孩子同样会为自己贴上各种标签,显然,孩子也可能给自己贴上负面的标签。所以这个阶段,父母务必要给予孩子理解、支持和爱。

    反社会人格

    有些人终其一生都生活在这个阶段,他们不懂何为自爱。这样的人即使成年后,仍会和小孩子一样总是说“我,我,我”。他们的想法、感受和行为都出于自私自利。他们不了解第二阶段的“取悦他人”,但是他们总会让别人产生错觉,因为他们很善于用第二阶段的语言达到目的。

    当他们年龄不大仍然惹人喜爱时,人们会亲切地称其为“小骗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遭人厌恶。许多这样的人很有魅力,但同时深谙操控他人之道。他们知道怎样说能让别人打开钱包、请他们吃顿大餐、让他们免费住宿、借车给他们,或者其他任何他们想要的。这样的人被认为具有反社会人格。

    反社会人格的人善于说“借给我吧,我很快就会还你的。你真好,我会永远爱你”之类的话。他们有无数种甜言蜜语让别人乖乖答应其要求。但是,所有给予都是单向的——总是别人不断给予他们。反社会人格的人想方设法让别人感觉“给予”这件事很好,这样他们就能够不断索取。最终,当别人没有利用价值时,所有的承诺都烟消云散。借的钱还不了,工作拖着没做完。当别人对此感到愤怒时,他们就会溜走寻找下一个猎物。

    你认识这样的人吗?我们身边都有这样的人。反社会人格的人没有“开明的自利”。他们只有“自利”,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不在乎其他人。这个阶段对孩子成长影响深远,但正常情况下他们会脱离这个阶段。

    大部分人遇到反社会人格的人,通常会忽略他们只会“自利”的重要特征。他们没有同情怜悯之心,也没有道德良知,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会怎样影响他人。他们并非拒绝给别人爱,而是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爱,尽管他们会给别人这种假象以满足私利。

    反社会人格的人几乎无法改变。因为骗术屡屡得逞,他们看不到改变的需要。他们的信条里只有“我想要的事情一定要实现”,根本没有“公平”的位置。对他们来说,法律和规则只是用来满足私利的工具。他们不是拒绝帮助他人,而是根本不知何为给予。人们懂得越多就会做得越好,但他们永远不会懂得更多。

    人们一定要明白,奢望反社会人格的人“变好”是不现实的。如果不幸遇到这样的人,只能接受现实,千万不要祈求他们有所转变。如果你懂得这一点,就能保护自己免受欺骗。

    反社会人格的人并非心理失常的精神病患者,他们通常没有攻击性,而是通过各种小花招满足私利。如果你对他说“不”,他就会转而寻找下一个目标,反正社会上不缺潜在受害者。因为有太多善良和愿意献爱心的人,他们总能得逞。对这样的人,唯一正确的回应就是说“不”。满足他们的需求对施与者是一种伤害。一旦你坚定地对他们说“不”,他们就会通过喋喋不休的抱怨让你感到愧疚,然后找其他的受骗者。他们的人生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受害者综合征。

    如果孩子在最敏感的生命早期没有和任何成年人建立亲密关系,他们就难以建立起给予爱和接纳爱的能力。年幼的孩子需要稳定的住所和充满爱心的抚养者不间断的呵护。这样可以塑造健康的亲子连结,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第一阶段。

    孩子只有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同情,才能产生出对他人的同情心。如果孩子在幼儿时期未与任何抚养者建立足够的心理连结,或者有亲密连结的人突然离世,他们都很有可能成长为反社会人格的人。他们会固执地认为谁都无法信任。年幼的孩子需要与很多人建立稳定关系,而非只与一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会爱的六阶段(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id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