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这个话题往往是沉重的,令人忌讳的甚至是让我们心生畏惧的。也许是出于对未知领域的恐惧亦或是对于美好生活、人情冷暖的不舍都会加剧这种不安和恐惧。
很多人很想问问,已经年已迈老的父母,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时候怎样安葬,但你就是不敢开这个口。
更有许多身患重病甚至绝症身上插满管子的老人,想从儿女的口中知道自己的生命究竟还有多少日子,但是孝顺的子女们总是岔开话题:“您老人家千万别想不开啊,您一定会很快康复的!”
但是老人无力的挥舞着手,嘴里说什么也听不清,看嘴型大概的意思能明白:希望能够有尊严的死去!
01
讲一个普通的故事,之所以说普通,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在全国各大医院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一个80多岁的老人,因为脑溢血入院,家属跟医生说:“医生,无论如何,一定要让老人家活下来!”
长达三个小时的抢救后,老人活了下来。
不过,气管被切开,咽喉部位被打了一个洞,从呼吸机里伸出一根长长的管子插在那个洞里,老人偶尔清醒过来,痛苦的睁开眼睛。
这个时候他的家属在周围都格外激动,拉着医生的手激动的说:“谢谢医生!谢谢医生!谢谢你们救了老人家!”
然后是家人轮流的昼夜看护老人,几乎目不转睛的盯着监护仪上的数字,有一点点变化,马上喊医生。后来老人同步肿了起来,像吹大的气球,更加糟糕的是气道出血不止,因此需要频繁的清理气道。每次清理,护士用一根长长的管子伸进他的鼻腔,把血块和血性分泌物吸出来。可以想象,这是个异常痛苦的事情。
老人邹着眉头,拼命的想躲开伸进去的管子,每当这个时候,他的孙女总是把头扭过去,不敢看这一幕。但是这个清理每天都要反复清理好多次。
医生问家属:“是拖下去还是……放弃?”
而家属们表示,要坚持救治到底。孙女说:“爷爷死了我就没有爷爷了。”
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陷入僵局,老人清醒的时间更短了,而仅有地清醒时间,也被频繁的清理,打针、吊水无情的占据。医生非常明白,老人的死期将至。
对他的孙女说:“去花店买点薰衣草放在老人的床头吧。”
孙女连声说:“好的好的,现在就去买。”
第二天,医生查房,一股薰衣草的芳香扑鼻而来,老人的枕边放着一大束的薰衣草,老人静静的躺着,神情柔和了很多。
半个月之后,他死了。死的时候,肤色变成了半透明状态,针眼、管子遍布全身,面部水肿,已经彻底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
如果老人能够表达,不知道他会不会要这半个月的生命。这半个月里,老人没有享受任何生命的权利,更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
让老人在ICU多活半个月,是否就证明了家属很爱很孝顺吗?就算是爱,这样的爱对老人老说是否有点残忍呢?
02
另外有一个故事,浙大医学院的博士陈,在得知自己的父亲身患恶性肿瘤晚期的时候,没有选择让老人在医院手术放疗化疗,而是让父亲享受最后的人生,回到出生的地方,跟亲友们告别,和老家的老乡们聊天。
老人在愉快的日子中,度过了人生最后一个春节,吃了最后一次年夜团圆饭,把所有的积蓄都给孩子们包了红包。
还拍了一张这辈子笑的最灿烂的全家福。
最后老人在鞭炮声中,微笑着安详的离去。
但是作为儿子的医学博士,被包括亲人在内的很多人谩骂指责,说他是一个不孝子。
但是医生却说:“如果重来一次,我还是会这么做。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尊重生命的权利,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孝义让老人都无法安静的享受生命的最后时刻。”
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不尊重死亡的人,不会懂得敬畏生命。
03
一个人能决定自己死的时候的样子吗?我相信几乎没有人知道,但是我觉得,除了在突发疾病中死亡的,老人其实可以需要想象自己死亡的样子的,有了这个样子,可以提前塑造自己死亡的样子。更可以把这作为一个遗嘱,在自己清醒的时候写下来。
2005年,80出头的台湾女学者齐邦媛离开老屋住进了“养生村”,之后在那里完成了记述家族历史的《巨流河》,以一个奇女子的际遇见证了纵贯百年、横跨两岸的大时代的变迁。《巨流河》出版后好评如潮,获得多个奖项。但时光无法阻止老去,住在养生村里的齐邦媛,感觉“疲惫已淹至胸口”。
一天,作家简嫃去“养生村”看望齐邦媛。两个人的对话,渐渐地谈到死亡。
“我希望我死去的时候,是个读书人的样子。”齐老师的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努力去想象:怎样才算是“像个读书人的样子”死去?也许,是最后一刻仍然书卷在手?也许,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儒雅,让死神也要驻足欣赏?也许,是临行之前向人世绽放一朵诗意的笑容?
这“读书人的样子”,是齐邦媛对自己的期许,若能以这个样子而非其他的样子告别人世,我猜齐邦媛一定会对自己感到十分满意。活着,以“读书人”立身;死去,以“读书人”辞别,这个“齐邦媛”是完整的统合的,也是优雅的美丽的。
对于活着的人来说,逝者死得美丽优雅,死得宁静庄严,不仅是最大的安慰,也是最好的榜样。
04
你期待死成什么样子?又如何让自己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我想,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现在起,把生死学当做老年的必修课,不再忌讳思考死亡,不再害怕谈论死亡,一边努力活着,一边做好死亡的每一门功课。
简嫃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活到责任善尽,活到工作完成,活到能留下爱与温暖的存粮,把死亡变成无尽的温暖与爱,把死变成生。
我们需要讨论的话题是:
当你的亲人身患绝症,在生命的历程已经不可逆转时,如果病人本人清醒,是否愿意,躺在ICU身上插满管子?
作为子女或者亲人,当医生问你是否救助的时候,你怎么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