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沟通交流,不在说的多,在于说的到位。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大概就是“恰如其分”吧!有的人说话让人很舒服,和他们沟通,总是如沐春风。而有的人,讲话横冲直撞,总是把天聊死,让人唯恐避之不及。主要原因就是不会说话。那应该怎么把握好度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多思考:
讲话的态度
有时候讲话内容一样,带给听话者的感受却完全不同,其实这与表达的态度和语气有关。有话好好说,是一种习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修养。最好的态度是,诚恳,中立,不夹杂个人的价值评判。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局限性,说话时伴随价值观念的输出不可避免,但一味指责别人的过错,只能凸显自己的狭隘,往往会适得其反。
讲话的情绪
很多时候矛盾的发生是出于不良情绪的暴露,并非事实本身。我们在怒不可遏或心痛不已的时候,应该用语言表达出当时的情绪,而不是直接发泄情绪。我们可以用“你这样做我很生气”、“我对你的表现很失望”、“我觉得心里很难过,你能不能安慰一下我?”诸如这样的表达方式,来传递情绪信息,让对方明白我们的情绪,知道我们当下真实的态度,但不会被我们的坏情绪所左右。
讲话的内容
沟通时说什么,用什么方式表达,至关重要。一件事,用讲故事的方法去侧面表达,通过别人的事情点明谈话主旨,可能比直接就事论事来得容易。这样做既达到了目的,又不失得体,令对方听的舒服。不但明白了你的意思,还能在内心静静领受你顾及情面、不伤自尊的好意。有人会担心,这样含蓄的表达会不会对方听不懂,完全没效果,其实这种担心多虑了,如果真的有人说自己没听懂,我认为肯定不是一个频道的人,可以考虑从朋友圈删除。
讲话的时机
《黄帝内经·灵枢经》——《九针十二原》讲针刺时强调过:“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针刺要抓住时机,讲话更是如此。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以及说到什么程度合适,是一门艺术。讲话一定要抓住时机,不早不晚,不多不少,才能给对方的感觉刚刚好。如果时机没有把握好,要相信事缓则圆,还会有这样的机会。千万不要想当然,随口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