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较之一般的学校课程教育有其特殊性,但也和课程学习有相似之处。家长在这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在此给出几点建议。本文多以乐器学习为例,其中的教育原理同样适用于其他艺术教育,如绘画、舞蹈。包括体育运动等。
一、应该学点什么才艺
孩子能量有限,并且需要充裕的玩耍时间,所以不要给孩子报太多的才艺学习班,有选择的报两三个就可以。多才多艺固然令人羡慕,但要考虑成本,尤其是孩子的时间成本。以牺牲童年的快乐来换取一些才艺的做法非常不可取。当然,如果某些才艺学习能和孩子的玩耍兴趣结合起来,对孩子来说基本上没有负担,去学习相当于玩,适当的多报一两个也可以。总之,报与不报的原则是,孩子是否喜欢,是否愿意去学。
具体到选择学什么,下面以学乐器为例给出建议。
选择学什么乐器,如果孩子有明确的倾向性,这就是个简单的问题,喜欢什么就学什么---这是最重要的选择原则。但由于学乐器往往是在孩子较小的时候开始,大多数孩子很难明白自己喜欢乐器,就需要家长帮助他去判断和选择。当然家长的能力也是有限,应该说绝大多数的家长对乐器的了解比较外行,这方面的建议是:不盲从,不虚荣,不功利。
首先还是家长要向自己的内心追问一下,问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这并不是家长强权或家长意志,在孩子没有观点的情况下,家长对某种才艺的喜爱必然感染孩子,影响到孩子对这种才艺的情感。
其次要向懂行的人请教一下,比如学乐器,要先了解某种乐器的学习难易程度。不同的乐器,其学习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入门阶段。比如在中国民族乐器中,扬琴,笛子,古筝较为容易入门,二胡较难,琵琶最难。家长需要权衡孩子的兴趣,天赋,能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期望达到的目标等各方面情况,综合判断。
第三,还要考虑自己的经济条件。不同的乐器价格差异悬殊,学费也不一样。选择要尽量和自己经济条件相匹配,如果孩子在相关学习中没有极为突出的天赋和强烈的喜好,就没必要让孩子的艺术教育成为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
第四,要注意避免盲目跟风和虚荣心,更不要有功利心。
在学什么乐器的事情上,这些年一直存在崇洋媚外,厚古薄今的现象。例如有一些人认为民族乐器很“土”,认为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很高雅,感觉在家中摆放一架钢琴很有面子,可构成高雅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既不顾孩子的喜好,也不顾自己的经济实力,且不考虑师资情况,勒紧裤腰带买钢琴。虚荣是生命中的一大硬伤,可以说哪里有虚荣哪里就有伤害,学乐器也概莫能外。
我女儿圆圆当初选择学二胡,周围有些人觉得很诧异,言语中流露出的就是:二胡多土啊,怎么学那个呢。圆圆二胡老师在第一节课时对她说:小提琴有四根弦,可以拉出很丰富的乐曲;二胡只有两根弦,表现里丝毫不输小提琴,所以二胡完全可以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乐器之一。如果你小提琴拉倒中国最好,不见得是世界上最好,但如果二胡拉到中国最好,你就是世界最好,正所谓越是民族越是世界的。老师的话让圆圆更认同手中这把琴,更喜欢这项学习。
音乐是一种娱乐,一个喜欢西方音乐还是民族音乐,喜欢古典音乐还是通俗音乐,这和高雅或庸俗没有任何关系,或者说对他的人生观、幸福感及品格心理没有任何影响。况且现在我们听的一些“古典音乐”在当初也属于流行音乐。好听的音乐都是美的,无功利地热爱就是高雅,附庸风雅才是真正的庸俗,我在这里不是渲染民主主义观念,而是强调选择学什么一定要出于内心喜欢,且尽可能实事求是。
另外,艺术教育中的功利化和工具化,是当前一种可怕的流行病。在选择学什么,为什么要学的问题上,有些人只是把孩子艺术学习的目的定位在升学和找工作上,学钢琴是为了考级,练舞蹈是为了加分。艺术教育中艺术的价值被消解,只剩下谋生的价值。艺术专业成了许多人走捷径的一种选择,培养艺术家的教育成了培养“手艺人”的教育,这导致艺术专业学生质量严重下降。“接触艺术教育的孩子学到的,远远超过他们所学的艺术本身”,我们发现现在培养孩子艺术爱好中,却经常用世俗的价值消解艺术之美,只剩下干巴巴的技巧。这伤害着儿童的幸福感,扭曲着他们的价值观,也损伤着整个民族的艺术素养和精神质量。
二、如何做前期准备工作
艺术教育的第一步不是花钱买乐器和报班,而是首先让孩子接触,认识和了解将要学习的东西。之所以父母喜欢什么,孩子往往会喜欢什么,这并不是简单的生物遗传,更是一种环境的熏陶。孩子如果从小生活在某种艺术环境中,他会天然地和这种艺术达成一种沟通,学习起来当然会容易的多。
例如培养孩子的乐感,可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做起,在听音乐时,家长和孩子一起随着节奏进行律动,也可以经常唱歌给孩子听,让音乐成为家庭娱乐的一部分。打算将来让孩子学什么乐器,就要经常在家放相关的乐曲。尤其是孩子在将来的学习中会学习到一些经典的乐曲,这些乐曲被孩子听熟了,在学习中就很容易找到音准及节奏,而且也容易唤起孩子的喜爱。同理,如果打算让孩子学绘画,就可以经常跟孩子一起玩绘画游戏,读一些有关绘画的传记,参观一些美术展,等等。
前期启蒙教育还包括树立孩子的自信。比如一个孩子喜欢唱歌,太小的时候有可能唱不准,如果家长急于去提醒,并经常说这个孩子唱歌跑调,很可能就此挫伤孩子唱歌的自信和热情,让孩子永久地失去一种爱好。
除了一些天生乐感极好的孩子,唱歌跑调这在许多孩子身上都有发生,大多数孩子能在长大后自行解决。比如我和先生在唱歌方面都天赋平平,圆圆这方面也没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她小时候唱歌有时会跑调,我们基本不提醒,只是很自然地和她一起唱,让她听到正确的音调是怎样的,而且我和先生还经常故意互相开玩笑贬损,说对方唱的不怎么样,顺口说像圆圆唱的那样就好了,暗示圆圆她唱的很好。到圆圆长大后,我们在家里一起唱卡拉OK,发现她已唱的很好,非常准。圆圆有时候也会和同学一起到KTV唱歌,听她同学说她歌唱得很好听。
有一次我遇到一位父亲,她女儿才3岁,他就很肯定地说女儿以后当不了画家,同他的话来说,就是女儿都不能像样画个圆,经常是想画什么,又不敢画,最后总要家长去帮着画。事实是绝大多数孩子在小时候都不可能像样的画个圆,这位家长不顾孩子的年龄,轻易地给孩子下个这样的结论,她的女儿会用一辈子在绘画上的无能来证明父亲当初断言的正确。
当然家长不必夸大孩子的天赋,不必把刚会画几笔的孩子看成未来的齐白石。也不必把爱打台球的儿子看成未来的“台球神童”丁俊晖。即不要用一个成功目标给孩子制造压力,在学艺初期,把才艺学习活动当作玩是最好的,让孩子心态单纯些。
学琴前的心理铺垫工作还包括让孩子知道学琴的漫长和艰苦,就像我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提到的“打针原理”一样,即当孩子需要面对一个比较富于挑战的事情时,家长应对即将面临的困难如实相告,不夸大也不缩小,让孩子有正确的心理预期,这样会提高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三、几岁开始学才艺?
因为才艺内容不一样,所以学习时间也很难给出统一的标准答案。但有个重要原则,就是学艺不宜太早。这是由孩子身心发育水平决定的。
例如以前有人说学习乐器要早,四五岁就要开始学,甚至有人把这个年龄提前到3岁,根据可能是莫扎特3岁就可以演奏钢琴了。这样的建议是不适宜的,且不说幼小的孩子在生理上十分稚嫩,从心理来说,“大多数5岁前的儿童,尚未形成自我规范意识,要他们静下来学习乐器,对家长,教师及孩子本身都是一种折磨”。
当孩子对什么东西表现出兴趣时,第一个念头应该是如何让他快乐地接触和尝试,而不是马上去给他报学习班,尤其是在一些纯游戏项目上,完全可以等待一段时间看情况再决定要不要找老师。
就学乐器的问题,我请教了几位音乐界的专业人士,他们给出的共同答案是,如果家里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熏陶,作为培训活动,在小学一、二年级,即六七岁开始比较适宜。
要学习的才艺不一样,开始学习的时间也会不同,最好多请教几位专业人士,听听大家的看法,总的建议是,宁可稍晚一点,也不要提前去学。
四、学习管理要注意些什么
首先,在孩子学艺过程中家长进行外围服务就够了,对具体的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不要太深。家长如果表现得太积极,很容易消解孩子的兴趣和责任感,让他觉得是在为爸爸妈妈学。
有一次我在小区里正和一位妈妈在路边闲聊,恰好她的老公带着孩子学琴归来。当妈妈随口问孩子今天学了什么,小姑娘脆生生的回答:“不知道,我爸爸知道!”做父亲的不以为然地笑了,这种情况应该是令人担忧的。
家长带孩子去学习,对老师教的内容和要求要了解,在孩子练琴的时候要帮他听哪里有什么问题,适当地帮帮忙就可以,不能大包大揽。所有的学习,背后的管理道理都是一样的,“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
在圆圆学二胡的前三年,她每次练琴的时候我都会坐在旁边,帮她听音准及节奏,会提醒她哪个地方有什么问题,但她每天什么时间练琴,练几次,练到什么时间,练哪个曲子,等等,我都很少提醒或发表意见,基本都市由她自己决定,哪天她忘了练琴,我往往也“没想起来”,她发现指靠不上我,也就只好自己操心了。
我认识一位家长,她告诉孩子,练琴是自己的事情,家长不去提醒,建议孩子定闹钟,天天由闹钟来提醒。同时,家长也尽量注意家庭生活的规律性,保证孩子到闹钟响时,有时间练琴。孩子很乐意这样做,定了每天晚上7点半,开始几天还行,后来就出现闹钟响了,孩子关了闹钟,却没及时去练,然后就忘了这事,直到要睡觉了才想起来。这种情况重复几次后,家长没批评,只是又给孩子建议,如果闹钟响的时候正在做其他事,想要过一会儿再练,那就临时把时间往后调整一下,或是通知妈妈15分钟后来提醒自己去练琴。因为家长在这件事上做的很轻松自然,所以孩子一直没有紧张感,基本上能做到自觉练琴。
其次,不规定练习时间,只着眼练习效果。
很多家长和教师习惯给孩子规定练琴时间,每一天必须弹够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这样做有一个弊端,就是很容易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在练琴时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分散到时间上。尤其是当孩子不想练时,就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到钟表指针走到了哪里,熬时间,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样不但无益于练习,还会生出倦怠感。
不如把每一天的练习定位于弹奏本身,即曲子弹的如何,熟练度,准确性以及技巧等是否有所提高。在时间上不刻板,可以长也可以短,只要把该练的地方练习到了就可以。如果想鼓励孩子多弹一会而,不要说“再弹个十五分钟,不到时间呢。”最好说“今天拉的又有进步了,不过还有两个地方需要改进,能不能把这两个地方再来练习几次?”如果孩子确实表现不错,某天或某个时间能坚持练习较长的时间,想表扬孩子的话,最好不要直接夸奖他能坚持练多长时间,而要夸奖他的琴拉得好。
第三,允许在练习中偷懒,甚至某天不练习。
理论上讲,学琴必须天天练,一天不练手生,三天不练陌生。但这并不是意味着需要一味地严厉管制。再强调一次,在学习早期,呵护兴趣比学到技巧更重要,不要把学习做成任务,要尽量做成游戏。如果孩子那天忘了玩游戏,我们不会去批评他,不会在意。同理,哪天他特别不想练琴,也不必在意。这并不是纵容偷懒,只是放长线钓大鱼,是一种策略。
我女儿圆圆小学时学爵士鼓,我每天下班或带她去艺术学校去练,那里是按时间收费的。我们交了每天一小时的练习费用,但圆圆经常克扣时间,很少能练到一个小时,有时只打了二十多分钟就不想打了,我一般都听她的,不想打就不打了。我不知每天强迫她练够一个小时,她的演奏水平会怎样,可能会更好一些。但更好一些又怎样?难道圆圆的童年就更幸福,人生就更美好?我希望她有很高的才艺水平,同时也接纳她在这些方面的平庸,唯愿她有快乐的童年,这才是我最在意的追求。
五、需要参加才艺考级和各类比赛吗
考级是以量化的方式来评价一个人的才艺水平,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习,但如果把考级本身当作学习目标,则是一个认识误区,很容易扭曲孩子的学习动机,也给家庭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还以音乐教育为例,音乐考级诞生与19世纪英国,后传入香港,近20年在内地兴起。由于种种利益关系,我国的音乐考级越来越功利,越来越混乱,利益团体结成各种利益链,想方设法把孩子们推入名目繁多的考试中。目前全国约有几十家音乐考级机构,评价标准不一,评语不明确,恶行竞争。现在甚至出现了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考级,即关于音乐的书面知识考试---这是多么没有意义的行为,而所有的考级乱象,都是要隐蔽地榨取家长的钱财。
很多教才艺的老师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也步入了“应试教育”的模式,只教考级规定的曲目,不教其他内容,且盲目让孩子“跳级”,二,四,六…..这样跳着考。美妙的音乐兑换成了证书上的数字,这或许让一些家长陶醉,但不少孩子拿到最高级别的证书后,从此不再摸一下琴----这是不是艺术教育中最大的损失?
在圆圆学二胡的最初几年中,我对乐器学习及考级的认识尚不明确,也一度把学习的目标定义在考级上。倒不是过分看重证书本身,只是以为只要学乐器,就必须考级。后来逐渐有所感悟,对考级这件事也就放下了,中止了这件事。圆圆在后期的学习中,只拉她喜欢的曲子,不必为了考级专攻制定曲目。她喜欢音乐,也不讨厌手中这把琴,这就够了。记得她上高中时,有一次班里开联欢会,她主动报了一个节目,把当时的一首流行歌曲改编为二胡曲。在参加联欢会前,她在家里练习演奏,我听到琴声美妙,感觉十分欣慰。不是说圆圆拉得有多好,而是它作为一个爱好滋养着我们的生活。这份滋养不是证书和级别能验出来,比得上的。
我不反对考级本身,正如我并不反对学校课程考试本身一样,我批判的是考级对艺术教育的扭曲,以及种种考级乱象。
除了期望政府规范考级市场,给家长的建议是,要对考级介于在意与不在意之间,要认真权衡各方面的得失,不要为了眼前一点小利益,----比如证书和择校挂钩---而牺牲长久的教育理想。有些事,没人追捧,煽风点火自然无趣。对考级持有正确的认识,不仅可以预防无谓的能量耗散,更可呵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呵护他的幸福感。
另外,我也不赞成拉着孩子到处参加比赛,除非你想要孩子成为某种才艺的职业选手,比如做职业钢琴家,否则才艺学习不需要掺杂太多的竞争。
事实是现在很多比赛也被市场绑架,成为一些人谋取利益的手段,而这些比萨经常会打着体面的旗号。所以家长和教师,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竞赛邀约,要特别注意组办者的资格,素质,动机等等。觉得不适宜,应当坚定地拒绝。
我女儿圆圆读初中时的一个暑假,我正带她到一个海滨城市旅游,班主任突然打电话,通知圆圆去参加一个英语比赛,并陈述了这次比赛的重要性。圆圆的英语一直学的不错,这个比赛听起来很诱人,所以我们得到这个消息后有些兴奋。为了赶比赛,提前结束旅游,改签机票,飞回北京。第一次去参加初选时,组委会安排选手们先去交参赛费,然后等待安排。且不说一进来就收费,已让人感觉很突兀,接下来的组织工作都是乱哄哄的。来了不少家长和孩子,大家被几个工作人员要来喝去的,似乎都很茫然。我也对整个竞赛流程不太清楚,觉得组织工作和不到位,有些不满。终于等到评委们到齐,坐定,比赛开始,我的不满越来越强烈。几个评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却又表现出不认真。处处对孩子们的表现出不尊重,竞赛环节的设计也有不少问题。我忽然觉得,就这么几个牛头马面的人,凭什么能组织一个高水平的赛事?参加这样的比赛,即使能得个将,对孩子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我看看圆圆,她也在看我。我从她眼睛里也能看到不适,于是问她:我们走吧,不参加这事了,好吗?圆圆点点头,我们当即起身离开。走出那里后,感觉真轻松。虽然浪费了一些时间和钱,但总比继续浪费时间下去要好的多。商品时代,教训确实经常要用钱来买。尤其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必为了某种具体的利益或为了心疼钱而任由某个问题去困扰孩子,及时结束,也许是性价比最好的做法。
六、不要把孩子单独留给老师
任何才艺学习,家长都最好陪在孩子身边,保证孩子的安全。尤其一对一学习,不管男老师还是女老师,不管老师年轻年老,都不要把孩子独自留给老师。我们相信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值得信赖的,但也必须意识到,教师不过是个职业,成为教师的人, 并非经过了高于一般职业群体的道德考证,谁都不能保证有个别心理不良的人混迹其中。况且课外才艺学习一般都是松散的师生关系,家长很难南了解到教师的情况,所以这方面必须特别注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