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言情小说,特别是穿越文,看了好多,发现很多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点——男配对女主的情感转变。
具体点来说,穿越前,原主或痴傻或嚣张跋扈,不管家人宠或不宠她,男配反正是各种不待见她,因为她名声不好还喜欢纠缠自己,所以结果只有两个,要么冷漠到极致,要么伙同别人一起欺负她,并且丝毫不觉得愧疚。可女孩呢?哪怕被伤到遍体鳞伤,也不改初心。一直不明白,女孩把全部的爱和关注都给了那一个人,对他用情至深,不求回报,他就算不爱,也不至于厌恶如斯、狠心至此吧?难道就因为喜欢错了人,就因为自己不够优秀,就应该被如此对待吗?而穿越后的女主,皮不变,瓤换了,换了一个优秀版本的。人还是那个人,可行为举止却不似从前,一颦一笑,总有说不出的魅力和光芒,迷的人舍不得移开眼。这个时候的男配便各种悔恨与遗憾交织,主动纠缠,奈何之前作死太厉害,又没有主角光环加持,所以只能乖乖靠边啦。
一直以为只是小说里的虚拟情节,当个故事随便看看就好了。若不是有幸读到张幼仪和徐志摩的故事,怕还是不会当真,也不会想到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过这样一位优秀的女子。
有多优秀呢?且听我与你慢慢道来。
书里的冷漠或许可以夸张渲染,可书外的冷漠确是实打实、纯粹无添加的。有多冷漠呢——他冷酷地要求离婚,完全不顾她已经怀孕,她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他答,“还有人因为火车肇事死掉,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隔着文字都能感受到他的冷酷和毒舌,不敢想象真切地听到这话的当事人会是怎样的心情和感受。倘若这话是从一个本就冷酷无情的人口中说出,或许也可以理解,可它偏偏出自一个随和潇洒、待人有礼的诗人口中,诗人素以浪漫著称,可此刻,听着对不爱的发妻的话,只觉得这份冷酷更加冷酷,那种冷酷到骨子里的残忍当真令人心碎,不忍多看哪怕一眼。
难受归难受,心痛归心痛,可她还是迅速地签好字,眼神坦荡地递还他说:“你去给自己找个更好的太太吧!”
要有多么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和多么宽阔的胸怀,才能在明明心痛无比的情况下,不纠缠不闹腾,干脆利落的成全了这个她爱而不得的人,并不忘送上自己最真诚的祝福。想来,从古至今怕是也没有几个女子能做到这般吧,至少我自己肯定做不到。
离婚后的她,也很是让人意外,简直像一部励志大剧。人生为她关上了婚姻的大门,却打开了事业的窗口,她在金融业屡创佳绩,股票市场出手不凡,甚至,她创立的云裳时装公司还成为上海最高端、生意最兴隆的时尚汇集地,陆小曼、唐瑛等当时的名媛都在那儿做衣服,虽然她们的人生和她的完全是两个方向。
1953年,独自尽完上孝父母、下抚儿子阿欢的职责之后,一位名叫苏纪之的香港医生向她求婚,她征求儿子意见,阿欢回信:“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曾经怎样的付出,才会赢得儿子在再婚的敏感问题上如此善解人意的支持?如果人生是一颗秀逗糖,她已经尝完了酸涩的外壳,开始感受甜蜜的味道。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离婚之后,她与前夫的关系反而得到了改善,他们终于在另外一种关系中找到了平衡和默契。那个从前对她百般嫌弃、无情打击的人,那个曾将她讥讽为“小脚与西服”的女人的人,在离婚三年后,给陆小曼的信中再次提到这位“前妻”时,也不禁赞叹:“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这两年来进步不少,独立的步子站得稳,思想确有通道。”短短数字的评价,是她自离婚后不断提升自己、弥补从前缺憾的成果,是她的成长与蜕变,是华丽的逆转。
故事读到这里,已接近尾声。那么来简单做个总结吧,聊聊我的收获与感悟。
⑴精神上的门当户对远远胜过物质层面的匹配。这一点从离婚前后徐志摩对张幼仪态度的大反转便可得知,虽说不是全部原因,但也绝对是举足轻重的。
⑵自我提升是个永不过时的话题。从糟糕的婚姻中解放出来的张幼仪,一路开挂实现华丽蜕变,与她背后付出的踏踏实实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天下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璀璨的人生,须有等值的东西做交换。
⑶你该明白,你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安全感和底气应该是自己给的,而不是“可以依附”的某个人。正如这个从婚姻中突围并升华的女子坦陈的那样,“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有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外一个人。”生活不会因为你是女孩就对你怜香惜玉,反而有可能变本加厉,不过那又怎样,该走的路照样一步一步走,该做的事一件不落,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做主。
你永远拥有从一段不愉快婚姻中解脱的主动权,如张幼仪一般,重新为人生按下一个Fast Forward(快进)键。当然,恋爱生活也如此。
要独立,要勇敢,要不停向上,也要野蛮生长。
『PS:推荐阅读——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21839896/fc39e2afa9d8a9a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