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知者无畏。
有些事是不需深思熟虑的,不是没必要,而是没可能。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基本判断,在局势的裹挟下行进。没机会深谋远虑,其实未必就不是好事。勇气和斗志或许就是在冥思中被消磨殆尽的。还有信心,任何一件事,做之前越去想就越会发现到处都是困难,到处都写着三个字:“不可能”。
虽然在收到徐师傅邀约后我做了认真的考量,尽可能详细地分析了形势,分析了我们的优劣势,设想了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并且推断了每种结果出现的几率,想好了如果出现最坏结果后自己要何去何从(只是预案,从来没认为会发生)。尽管推测的结果比较乐观,自己也有信心,但却远远不足以达到稳操胜券,高枕无忧的地步。
没时间再想太多,再想就意味着可能错过机会。我知道继续想出现的就是一个个难以克服的困难,是越来越多的否定的理由。因此,我很快就欣然答应了徐前辈的邀约,受宠若惊。甚至都没来得及去了解这次竞聘上岗的具体要求和方案,只是评估了胜出的可能性,以及想了失败了怎么办。我不想失去这样千载难逢的进步机会,我很清楚不同的台阶意味着不同的眼界,不同的格局。
为了鼓励我,徐师傅对我说他已经把打算竞聘事向李厂长做了汇报,称厂长很支持。我相信他可能的确问过厂长,但不确定厂长是否真的“很支持”,或者说了支持,却对所有竞争者都说过的,只是无差别的鼓励。
不过,我还是觉得我们最终能够如愿以偿,是因为厂长事前已有了倾向性的结果。尽管我至今都不知道是否真有这样的安排,徐前辈,不,从现在开始已是徐科长了,也从未说过李厂长对他说支持他参加竞聘时是否有什么明示或暗示。
除了我对我们的经历和能力,以及之前的表现很有信心外,我认为能够最后成为得到聘书的人的准确预测还基于一些基本推理。那就是单枪匹马上任的李厂长是不会希望这个关键岗位上的负责人是深陷这个企业错综复杂关系网中的人。而徐科长和我正好都不是,或许徐科长之前还在一个圈子里,但自从圈子的控制人,他的师父李科长退下来后,圈子也基本上就名存实亡了,至少不会对具体工作有影响力了。还有一点,徐科长的师父李科长在行业里的广泛知名度,李厂长不可能没有所闻,强将底下无弱兵,或许李厂长会认为李科长的徒弟也是一把好手。
都是因未知而带来的勇气。我投入徐科长怀抱如此,李厂长选择徐科长,以及徐科长邀请我作搭档又何尝不是如此。
早安,十月二十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