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的话都是片面的,千万不可轻信! 其实,成功者模式是成功率最低的模式,正所谓「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古枯」。
成功的背后本质,是一种藉由失败来不断修正及调整的体验过程,有时归纳研究失败的原因,反而才是最宝贵的成功经验。
我们必须认清,人生只有永恒不变的学习成长模式,而没有永恒不变的成功者模式。 生命的意义是:只有不断的学习成长过程,而不会是只停留在一时的成功。 今日一败涂地的失败者,也有辉煌腾达的曾经,也曾有让人崇拜并传颂的成功者模式。 市面上充斥满山满谷的成功学理论、书籍、演讲、教育训练、影片等等,但因此而成功的人却只有少数? 似乎是背道而驰!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沃德教授分析盟军轰炸机遭受攻击的相关数据后发现:所有中弹点是平均分布在机身各处。
所以当指挥官认为应强化中弹数量最多的机翼时,沃德却认为应该是中弹数量最少的机尾。 原因是统计的样本,并没有包括被敌火射击而坠毁的轰炸机,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死人不会说话」。
能安全返航的是中弹数量较多的区域,但也是被击中后比较不会坠机的部位。 机翼即使被击中很多次,但大多数仍然能够安全返航。
而机尾弹孔较少的原因,并非不容易中弹,而是一旦中弹,其安全返航并生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军方最终采取了增加机尾防护的建议,后来证实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这种现象称为幸存者偏差,是用来解释当所取得的资讯,仅来自于幸存者时(因为无从由死者/淘汰者/离场者获得来源),此资讯可能存在与实际情况的巨大 偏差。 而这种偏差往往会导致各种错误的结论。
例如:
致富的成功者,会演讲介绍自己的成功方法:但与该演讲者也有同样方法却失败的人是无法演讲的,所以我们会误以为该演讲者介绍的方法就是成功的途径。
体罚有什么用? 还是有一堆孩子变坏:这是因为只有学坏的孩子才会被发现,而忽略了也有很多因体罚变乖的小孩。
「幸存者偏差」说明了:相信马云成功名言的人,结局都会是一场空。
会导致这种偏差现象,都是我们的大脑决策机制所造成的。 因为我们都是用「过去的片面经验」来认识及了解世上的万事万物,而这种大脑决策机制会让我们经常做出不正确的决策,成为盲点或是短见。
譬如说,当让美国人估计他们奇奇怪怪死因的死亡人数跟实际人数比较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龙卷风及烟火被大幅高估,气喘及溺死被大幅低估。
为何会这样呢? 那是因为我们在媒体的报导中,经常会收到有关龙卷风及烟火的新闻,较少收到稀松平常的气喘及溺死的新闻,以至于我们的经验值数据库里,龙卷风及烟火的灾难经验特别 明显。
相同的例子,也发生在飞机失事与车祸的刻板印象中。 因为我们对飞机失事的印象特别深刻,所以就会认为飞机比车祸还危险很多倍,但其实出事率是车祸比飞机还高,只是大部分的车祸都会私下和解,媒体也不怎么会报导。
过去相关经验的「资讯量多寡」会影响到我们的认知。 资讯量在极少数时,我们的判断会很快很主观,但失误率很高。 但当资讯量大量涌进时,各种不同观点的资讯就会逐渐增多及分歧,这时的判断就会变的更完整更谨慎,失误率就会降低。 所以,越有把握的决策,往往都是因为客观资讯极少而主观经验居多,反而导致失误率越高。
一个成功代表背后千万个失败,不知道的永远比知道的多很多。 对于事情的真相,我们的过去经验,对我们而言是100%,但只占全部事实的极少比率。 越是了解真相的人,越会了解自身的无知,就会越谦虚。 所以做人不要太自满太主观太有把握,不然,你会被大脑害的很惨也死的很惨。
其实,我们是透过失败来成长的,
所以,失败不见得是坏事,
我们却常因陈旧经验而误判形势,
因此,只靠少数经验并且懒于搜集更多更全面的知识与资讯,
这是件非常糟糕的本能反应与习惯。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