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写点东西,头篇就写写跑步吧。
原来是身子偏瘦弱的,大学1500米都要补考那种,毕业后一直有参加一些户外运动,头几年玩些骑行。
07年来厦门,当时公司就在环岛路边上,看到一群人跑马拉松很有意思,08年就开始报名跑步了,第一次报名10KM,发现跑完,啥都没有。
后来研究发现至少要半程才有牌。然后就走上了追求牌的路。
后面几乎每年都报名。一开始不用抽签摇号,后面有抽签,报名难度就加大了。没中签就不跑了。
再后面厦马只有全程,半程都不让跑了。
然后开始转战全程。
之前也没有什么电子芯片,跑前给张纸,跑完自己写上去。
后面有了芯片与电子证书,就有些记录。
跑着跑着,就爱上了它,一段时间没跑步就会难受。
在这里主要是分享些对跑步的理解吧。
之前我觉得跑步是一次rebuid 的过程,之前跑完全程,基本上把身体耗空,然后身体的各项机能会重建恢复。
后面又认为跑步是一次自我对话的过程,长时间的重复的跑步,脑子会想,会跟自己对话。
每次长跑,除了重复每一步之外 ,剩下大部分就是思考了。
第一次跑全程是没有完赛的,印象中是在演武大桥上上了回收车的。上去工作人员给了条毛巾跟水,当时全车的人都静悄悄的。如一群打败仗的人一样,没人说一句,话估计也没啥好说的。没完赛就是没完赛,这就是结果 ,没有别的了。
后面跑全程,就算半走半跑也要坚持到终点。
我跑步时,不会在意别人的速度,我只按我的速度跑,尽量按稳定的速度来跑。
跑不动时会想着,往前跑一步就行了,不会考虑剩下还有多远,坚持每一步,终点自然会到达。
人就是这样,当在纠结还有10KM、20KM时,会觉得很难。
如果只在意脚下的每一步时,难吗? 认真跨出每一步就行了,跨不出用走,走不动休息下,再来。
当然要是能力有限,还是悠着点,我经常跟朋友说,平时能跑半程,就能报全程,平时能跑10KM,可以报半程。平时要啥也没跑过,还是一边凉快去吧,别把自己搞挂了。
啰嗦了一堆,不知道说了些啥,总结几句:
心情好的时候,跑一跑更开心。
心情不好的时候,跑一跑心情会好些。
压力大的时候,跑一跑会缓解。
纠结的时候,跑一跑容易把事情想通。
没有过不去的坎,干就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