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中求胜,“互联网+”时代下的敏捷运维,联想 IT管理研究白皮书第二部分
“互联网 +”的业务环境下,面对快速发布和试错创新 IT 能力要求,运维已经有别于仅仅保障系统正常和高效 运行的传统做法,还需要提升 IT的灵活敏捷能力。IDC 发现,这种敏捷度的提升带给运维人员和团队的转变并 不仅仅是体现在日常工作的几个简单而孤立的方面,而是一种多维度、全方位的转变,包括技术、架构、任务、场景、工具和方法论六个维度。
上述六个维度相互关联和影响,已经明显呈现出有别于传统运维的特征,这也帮助企业更好理解今天IT 新运维 的形态和内容。
维度一:技术转变
互联网是典型受 IT 技术驱动的发展浪潮,新兴技术的广泛采用首先为运维服务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关于互联网技术对企业的影响,IDC 在早前的报告中,已经指出“第三平台”技术 (云,大数据,移动和社交 网络)早已度过了简单尝试和测试的初始阶段,进入了向企业业务快速渗透和普及的阶段。配合企业 IT 技术的 演进,运维必将建设覆盖新 IT 技术相关的技能。
维度二:架构转变
如果说互联网前10 年对企业IT 更多的体现为单点技术的突破,那么近10 年更加呈现出IT 架构的突破。这种 IT 架构的变化,势必对运维的技能、组织和方法产生影响。
30 年发展起来的企业 IT,已经形成了商业产品支撑的封闭式系统架构;而另辟蹊径的互联网平台广泛采用社区技术孵化的开源系统架构。面对前者的运维,最佳实践是建立技术分层的专业技能团队,通过流程驱动多个技 能团队间的协同;而后者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开发与运维相互结合垂直化全栈技能团队,通过高频沟通驱动团队中的协同。
维度三:任务转变
传统企业 IT 运维,以保障系统正常和可靠运行为目标;而互联网 IT 运维,提出以提供更灵活、更好的用户体验 为目标。不同的目标,决定了双方运维任务的不同。
传统运维任务围绕 IT 系统展开活动,因此任务以 IT 技术领域进行专业划分;借鉴互联网实践的新运维, 强调用户体验和更为快速的响应速度,因此添加了 更多的垂直端到端运维任务,例如持续快速部署、应用性能监控等。同时,企业“互联网+”IT 架构 引入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弱化了传统运维原有专业领域的运维任务,交由IT 架构的弹性来实现 保障。在“互联网+”时代下,运维任务贯穿了IT 基础设施和应用的全生命周期,渗透到了任何一个 环节,是实现敏捷运维的关键。运维任务将从传统 的“技术导向”向“业务导向”转变。
维度四:场景转变
传统企业IT 的“互联网+”转型中,云化IT 基础架构的引入,也导致IT 运维场景的变迁。将纷繁复杂的运维 任务变得从复杂到简单、从无序到有序、从非标准到标准和流程化。
传统运维面对传统数据中心,以专业分工和流程驱动构成主要的运维场景;“互联网+”新运维面对云化IT 基 础设施,应用部署场景覆盖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导致运维覆盖面和复杂度提升,这也深刻影响运维体系的建设。
维度五:工具转变
一直以来,工具都是 IT 运维建设的核心内容。
从传统运维到“互联网 +”新运维工具的变化,从场景化到工具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将运维活动从人的理 解向工具的认知转变过程,并且实现了将重复性强 的被动式响应转变为由工具自动且主动完成的方式。
运维的工具化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了敏捷运维“最后 一公里”的问题,使运维人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投入到支持业务创新中。
维度六:方法论转变
运维既是一个复杂的工作,也是一个实践化的工作;来源于实践,形成体系化的运维方法,正向反馈促成运维方法论的转变。运维方法将贯穿运维的全生命周期和发展阶段。
敏捷运维的方法论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运维管理机制,也是敏捷运维的核心。以上五个维度的相互作用和综合影响会持续促进方法论的改进,而且这个改进的过程将与企业的业务结合越来越紧密,并且没有终点。
今天,运维的转变已经渗透到企业组织架构的各个层面。IDC 认为未来运维的价值将会在组织内部和外部同时提升,同时也要求企业从文化、组织、思维、意识、优先级等多方面开展变革。向着敏 捷而高效的高标准运维转变不仅能够为公司业务发展带来巨大优势,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在资金和人力上节省大量投入,未来企业对于运维的升级是向“互联网 +”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敏”中求胜,“互联网+”时代下的敏捷运维,联想 IT管理研究白皮书分为四部分,精彩继续,请随时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