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作原文】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
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巾浥,弹在罗衫,图得见时说。
神宗熙宁七年(1074)十月,苏轼由杭州通判移知密州,途经苏州,饯别时书此赠某歌妓。阊门是苏州的西北门,地近运河边,市廛繁盛。别筵当在此举行。
词的上片写自己在备尝坎坷中遇知音。熙宁七年,作者才三十九岁,正处盛年,为何开篇即云“苍颜华发”?这自然是有见于佳人的豆蔻年华而自感老大,但也是实写由于政治上的失意而未老先衰。
熙宁三年,他在汴京《送安淳秀才失解西归》诗中即云:“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四年过去了,事事不如意,自然更增华发。
他自幼即有救时济世之志,在思想上儒家的进取精神占主导地位, 但也受佛老思想的影响,从政之初就想及早退归林下。纵观其一生,一直处于对佳人体贴人微。
按现在通行的编年本,苏轼任杭州通判之后词作渐多,到了离杭州赴密州后,更大量创作词篇的,自此一发而不可收。
他注意学习前人的经验。沿用晚五代以来婉约词的某些写作技巧来写歌妓,但不写浅斟低唱,不涉艳冶风情,而是以幽怨缠绵的手法,表达身世之感和政治怀抱。这是他的歌妓词的创造性,赋予歌妓词新的灵魂和新的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