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想法
康复医院里的爱与悲

康复医院里的爱与悲

作者: 跳跳外婆 | 来源:发表于2020-08-06 06:27 被阅读0次

          因为88岁的老父2月前突发严重中风,导致运动、语言、吞咽、大小便功能的全丧失,在综合医院抢救治疗两周后转入康复医院全面康复治疗。为了照顾老父,这2月来,在这里目睹耳闻了太多人间大爱与悲情的故事。

      这所康复医院一共五层楼,200张病床,属于小型专科医院。因周转慢加上康复效果声誉好,平时一床难求。走进医院进入电梯,不管从哪一层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护士站、医生办公室门前过道挂满的锦旗。病房的走道总有多个坐着轮椅康复病人或练坐,或练站。病人老、中、青都有,老者居多。疾病主要中风、脑溢血后遗症,也有外伤致残康复者。病人身旁陪着的有的是夫妻、有的是母亲、更多的是护工。我每天上下午去,进康复室、在病房、在过道……我在与医生、护士、护工、其他病患家属的交流与目睹中感动着、感叹着。

      康复科的医生首先是个全科医生,中风、脑溢血患者轻者便罢,重者牵涉全身各器官功能,尤其老者,各种并发症考验着他们,不光要有康复方面知识,还要有预防、治疗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并发症,才能使患者逐步走向康复。康复室的技师们也是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除了器械康复,还有人工康复,这人工康复 康复技师们会像教师进教室上课一样,按点到达自己所管患者的康复点。我默默目睹着他们:他们基本都是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人,除了具备康复技艺外,体力也是一个考验。更让我敬佩的是不停的鼓励患者,重复的喊着加油,你真棒,再来一次,再坚持一下。还要随时为控制不住口水的患者擦口水。像亲人、像家人,这就是医患大爱!

        康复科的护士同样不普通,除了专业的护理技术外,病患的生活护理、康复护理也是重中之重。病房不能翻身、不能主动饮食患者比例大,因此预防褥疮、口腔护理、指导、督促、检查护工工作等任务重。特别预防褥疮,每天要检查很多次,一旦出现可疑苗头,就会换药、敷贴泡沫敷料。褥疮多见于尾骶部,敷料易受大小便污染,目睹她们随叫随到,尤其操作,把着患者屁股就像拿着一副画板,仔细观察、细心消毒,慢慢敷贴,要贴平、贴牢。最后手机拍照记录,并在敷料上标明敷贴时间,不怕脏、不怕累,就像做着一件很精细的手工活。称呼着病患伯伯、爷爷的,像亲人、像家人,这就是护患大爱!

      康复科的护工更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没有他们应该说就没有康复医院。很多来康复医院的患者都是需要24小时的护工,我的老父也不例外。这些中风脑梗患者康复路漫漫,子女再多也没有精力24小时陪在医院,也印证着一句:久病床前无孝子。所以护工是康复病房的重要一员,他们大多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男女。拖一个行李箱或行李包就是他们全部家当,吃住在病房,24小时陪护患者,尤其康复医院。他们不仅仅会端屎端尿,还要有很多康复配合技能,还要接受护士每天的考核。几点给病人翻身、几点打鼻饲,几点推病人上康复室做哪一个项目,有些项目直接由护工操作完成,几点洗澡、擦身,几点给弄大小便,尤其大便,严重中风患者,大小便都不能自主。我老父是护工阿姨每天垫上一次性尿垫,带上一次性手套一点点抠出来。我目睹过,真不忍目睹!他们很辛苦、很脏、很累。这不是子女能做到的,他们不光为了挣钱,还必须有大爱之心与勇气,这就是护工与患者间的大爱!

        中风病患,严重的慢性病之慢性病。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久病床前一定会有爱母。我老父对面病房住着一对母子,在这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一位69岁的母亲24小时陪护着她38岁的中风康复中的儿子。我们几天熟悉下来,这位坚强的母亲就像叙述别人家的故事一样淡然的向我说着他们家的故事。三年半前儿子才34岁,突发脑溢血,即送医院抢救。那一天她不是一夜白头,而是像癌症化疗一样一夜掉光了头发,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后续的日子里她儿媳妇见她儿子此状选择了转身离开,只有她这位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老妈妈卖掉房子,坚持陪儿子在康复医院康复治疗,三年半时间已经花去60多万。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康复医院除了目睹这些满满的大爱外,更多的是轮椅上下的悲情。轮椅上的严重中风患者流着口水,不能吃、不能说、不能走、不能控制两便,生活质量低下。急不得、哭不得,只有面对现实,慢慢坚持康复,一天排满了的康复项目只有坚持再坚持。

        轮椅下的家属也好护工也罢,都要24小时相守,背后都有一本血泪史。家属陪的,有夫妻在这里一相守就是没有尽头,有子女的即使有护工,尤其鼻饲患者,每天送饭送菜也是很艰巨的一项工作,而且不是三两天,送饭路漫漫。因为不是普通饮食,都要能打成无渣的流食,特别是荤菜,鱼肉、鸡、鸭都要熟烂剔骨。每天的跑医院就能体会到:所谓的幸福只要家里没人在医院里!

      每天推着轮椅的护工背后更是有着一桩桩的心酸故事。我老父的病房,一男一女合作照顾同病房的三患者,男的59岁,外地人,第一个子女好大了因病去世,失独后又有了老二,今年才14岁,59岁的他外出打工,租不起房,干不了其他活,只有护工行当,一个大行李袋不要房租,不要水电费,唯独要的就是不怕脏、不怕苦,因此走上护工职业路。女护工已经65岁,7年前在这个康复医院照顾自己中风的丈夫,三年后丈夫离他而去天国,她选择继续留下做护工,凭着她的护工经验在这打拼、挣钱养活自己。

      在康复室我碰到一位当地69岁的护工阿姨,在她陪护病人站床练习的空余时间,向我叙述着她走上护工职业的过往。她痛恨的诉说着自己一生最大的悲哀是生了两儿子。(其实两儿子并不是她苦难的根源)农村妇女,没什么技能,好不容易带着老二给老大在城里买了80多平米的房子,给老大结婚生子。她白天带孩子,晚上去KTV做杂工挣钱,随着时间推移,老大儿媳妇还是把她和小儿子赶出了家门,理由家太小。她带着老二花50月一月租住同小区一个车库里。没有厕所,塑料袋里大便,塑料盆里小便,然后扔垃圾桶。跑远处找井水用水,这样情况还继续着原来白天带孩子,晚上挣钱的模式。最后给小儿子挣到了买房首付,因此又给小儿子买了房结了婚,终于住进了小儿子的房子。但好景不长,小儿媳妇又提出自己父母要过来住,又间接的把她赶了出来。从而她拎着箱子走上了护工这一不用租房的职业,一干就是十多年了。现在自豪的告诉我:我已经又有二十万积蓄了,再干一年,回老家养老了,并告诉我:这么多年的艰难困苦幸好她身体好!

      听完上面的故事,你们还在抱怨自己的工作不高大上吗?还在酒桌嗨喝、吞云驾雾吗?还在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不规律生活吗?你来康复医院走一走,看一看!平和心态,规律作息,正常健康饮食,勤锻炼,远离三高,就能远离康复医院。千幸福万幸福不如健康最幸福!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爱护身体、珍惜健康,从即刻做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康复医院里的爱与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so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