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陆续发现自己养成一个坏习惯,每天都在半夜十一点左右开始思考写东西。
这个时间由于出差的原因,从开始的晚上七八点被推迟到十点和十一点,于是忙完工作,手忙脚乱的开始构思今天要写什么,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风火轮,不停不歇的被一项项任务催促着。
拖到最后去做,这是一个坏习惯。提前做,或者优先做,可以让自己从时间和精力上更从容不迫,但问题是为什么明知道不该拖到最后,可还是放到了最后去做呢。
究其原因,在于自己没有安排好时间,也没有在第一时间做重要的事,拖延可以有千万个理由,最大的理由就是逃避。
这几天由于出差,看书的时间少了,输入少了,可以输出的东西就不多,于是提起笔来重千斤,这才是真正的本质。
其实读书是一种输入,走万里路、见更多人的又何尝不是输入的,最近每天走很远的路,见很多陌生的人,让我想到了很多往事。
见陌生人,被拒绝的经历浮上心头,见陌生人不可怕,被拒绝也不可怕,可怕的是陌生拜访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我们在推动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么,我们在给对方提供帮助么。
这次出差在大西北,天气骤然降温很多,发现当地的大街上行人更少了,店里人也不多,很多产品卖的慢了,天气对消费的影响很明显,夏季天热,很多饮品和酒水的消费量,一旦进入秋天和冬天,动销就变慢了,天气对于北方影响很明显,这也是导致北方有些行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消费不够。相比之下,南方常年湿热,寒冷的时间短,再加上经济发达,导致很多行业受天气消费影响小。
天气是一个因素,也是促使人群流动的一个主要因素。
回到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是否因为天气冷或者热而放缓呢,有的人就是觉得太冷了,不想看书了,或者天太热了,没心思去学习;或者觉得自己现在年龄大了,学什么都来不及了,起步太晚了。天气可以影响消费,也在影响一些人的成长与行动。这些障碍是真的存在,还是说我们自己心里开始动摇了,所以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借口去逃避成长和长期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