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役

作者: 李少白 | 来源:发表于2018-08-14 19:13 被阅读0次

每个人其实在任何境遇下都有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但很多时候内心总是有个顽固的想法:

怎么可能,你那是强迫自己的选择而已,不是真心实意的,只是对自己的一种强迫而已。

我们该怎样应对这种想法?如果没有说服这种想法,我们就真的没有做到彻底说服自己。我们好像有一种本领,这种本领就叫做“反着来”,一旦试图想些(做些)与以前不同的事,这个想法就回来拖我的后腿,把我们往后拽,并且伪装成“内心最深处的想法,无法反驳它”的样子。很多人在多少次与它的对抗中都失败了。应该怎么做?

说到底,这个想法也只不过是“我以为是真的”的想法而已。任何一个想法,若想长久占据一个人的大脑,必须让大脑认为这个想法是真的,完全接纳它。我们其实是在不断自我催眠的,有意或无意、被动或主动地把一些想法纳入到自己的大脑中,纳入到大脑后,大脑就以为它是真的,在占据了先机之后,这些想法会自动驱逐那些后面试图进入大脑的与他们相悖的想法,并且为了自己不被驱逐无所不用其极。只有拥有极强元认知能力并坚持不懈的人,才有可能超越这种想法。

其实,从更底层来看,人脑的想法只不过是特殊神经元有习惯性的链接,而且这个链接很粗(许多许多次重复的结果)而已。从这个层面来看,人所有的想法都是可以被打破并发生改变的,物理上的表现就是“原来的神经元链接(原来的想法)不断弱化最终断开,另外的、新的链接(新的想法)慢慢建立并不断强化变粗的过程”。

理性告诉你,你某个现有的想法是有问题的,那么这个想法肯定会跳出来做拼死挣扎。无论这些想法说得多么真、多么狠,你要知道那只是一个想法而已,你把它当真,他就是真的,它就会控制你,你不纠结于它,认识到它只是由于历史原因在你脑中产生的一个想法而已,它就不会一直纠缠你。

你的理性和这些固有想法之间就像在进行说服竞赛,而你作为被说服的对象,被两者拉来拉去,最终你还是需要被说服的,两方面谁有道理,谁能最终把对方问得答不上来,谁就赢了,谁就能控制你。

相关文章

  • 心之役

    每个人其实在任何境遇下都有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但很多时候内心总是有个顽固的想法: 怎么可能,你那是强迫自己的选择...

  • 离苦得乐

    心为身役,身为物役; 物为人役,人不可役, 苦不苦? 身为心役,心为人役; 人为物役,物不可役 累不累? 身心分离...

  • 读庄漫笔——齐物论(十八)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

  • 心役

    总以为已年过不惑,该洞悉人情,世事炼达,无奈依然耿直、棱角分明的少年心性,心忧“天下”的情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

  • 【传习录读书札记192】放心

    《传习录下》第280条 “今人于吃饭时,虽无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役役,劳苦...

  • 以心役物,以物役心

    昨天借着休息看了一部电影《六祖慧能传》。 为什么看佛教电影呢? 因为从稻盛和夫的《活法》, 到《曾国藩的家书》, ...

  • 2019-12-11

    心为刑役,尘世马牛 心为刑役,尘世马牛 身被名牵,樊笼鸡鹜

  • 身是胎生之物,如身为道心所役,便可上达;若心为身所役,迷醉物欲,便可昏昏然堕为罪人。 76、人有个身子,是借着它去...

  • 心之所止,当止于行役

    人皆有欲,人心常受身外之物所役,所以陶渊明讲要不以“心为行役”。从古至今能成事者,往往善于止欲。 春秋战国时期,鲁...

  • 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即称讨袁之役、癸丑之役、赣宁之役。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月,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之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xb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