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03749/9fca7f670cc82f2f.jpg)
就在昨天早晨,一则不大不小的消息,在并没有刷朋友圈的情况下被几家媒体报道:
微信要开始对公众号进行收费了。
从去年开始,内容创业、知识变现,就已经有很多平台开始试水。这个春天,情人节之后的春天,连接了中国8亿用户的最大的平台,开始要进行内容收费了。知识付费的春天,开始要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要为知识付费了。
2017年开始诞生了一个新的概念:
新社会阶层:主要由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组成。
这个新生阶层的特点是:
∙新社会阶层收入比较高。
∙新社会阶层在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方面也很强。
∙新社会阶层常换工作。其中创业占到很大的比例。
∙新社会阶层追求有品位的生活,娱乐、休闲方式多样化。每年出国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加。
从以上特点来看,为知识付费的群体在这部分群体当中绝对不在少数。这些人群在每年购买书籍、职业培训、订阅付费内容上绝对称得上是舍得为知识买单的群体。而目前,从几个平台的付费内容看,也大多是在为这部分群体提供服务;从内容质量到专栏作者的层次看,都绝对与这部分群体的认知、需求、困惑、焦虑等形成了信息对称。
其实,我想说的是,内容生产上最困惑的事情就是如何能抓住人们的眼球,不是标题党、深度好文、是中国人就转发、不看不是中国人这样的低品质的套路,创造所谓点击量的内容。高品质的内容,一定是那些:
特立独行且正确的内容,有着正确且巨大的差异。
那些好的书或是好的文章,一定是符合上述这两个特点。这样的文章还有三个维度:
简单 vs. 复杂
已知 vs. 未知
次要 vs. 重要
因为写作本质是:双向沟通而不是单向表达。能够找到正确的切入点以及角度,有时候特别困难。这跟你的经历、阅读量、思考质量、认知度,价值观,息息相关。
我刚读到了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一个例子:
一位从美国毕业的医学女博士,当别人给她介绍对象的时候,她会详细询问对方的本科院校是哪个?入学是哪一级?然后会详细调查这个小伙子当年大概高考考了多少分?
这位女博士给出了自己的道理:我看这个,能看出这个小伙子十几岁的时候有没有努力过。他的高考成绩好说明:第一,他对自己的未来是有期待的;第二,他能够下得了功夫耐得住寂寞。十几岁的时候能做到,以后才能更强大,这样的人值得交往。
这就跟之前我们读过的“英雄不问出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但是,仔细想来这个道理完全站得住脚。强大的职业女性根本不会被逼婚,也不会为婚姻烦恼。
由此,又得到了两个概念:
∙ 高自尊的人,对自己期待高,会很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也更善于称赞别人,朋友很多。
∙ 低自尊的人,对自己的评价比较低,但是对其他人的评价更低,交朋友有困难。
看问题的维度与认知升级后,就相当于在众多那些看似习以为常的观点中,发现、总结出新的认知广度。思维与观念产生的巨大差异,转换成文字,让人感觉眼前为之一亮,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突然看到了远方的灯塔一样,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内容生产更为本质的一个特点:
创造惊喜,正确且巨大的惊喜。
有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部优质的创造惊喜的内容典范。每个貌似简单的选择,多维度最终叠加起来之后,就会形成所谓的“风格”。而写作方面一旦形成写作的风格,就像给自己又开了一扇窗,从窗户缝照进的阳光,恰能与在铺满阳光的屋子内与相对阴暗的屋子内,感受到照进的几缕阳光,所创造出的惊喜要巨大多。
感谢所有的朋友,我写的可能不是太好,你的阅读和评论才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也希望你能多多给我提出宝贵意见,也希望你能抽出几分钟宝贵的时间,在留言区写下你的看法和建议,祝大家每天都能有所收获和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