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能死磕
看不下去的换一本
一本书之所以读不懂,是因为默认知识阻挡了,死磕没有必要。
还可以的,也推荐过。
读书方能读书,读书就要兜圈子读。
改变那种为了考试而读书的习惯
十几年学一上,人基本上丧失了读书的能力,就是专家学者也几乎不可避免。
邓晓芒就说过,有人为了读黑格尔的小逻辑,每天抄写,又买了一本拆开了随身带,天天当做最高指示来读。结果怎样?
结果书差不多背熟了,可是没有什么用。
读书必须是自由的,读书不自由,几乎什么自由都丧失了,因为这是最后的自由。
世上没有一个监狱不允许犯人读书的。
咱们国人就是中了很多毒,其实最初那句格言可能并不是那个意思。
比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并不是抱着一本书读一百遍。
那是要你一生中读一百遍,如果它真的是经典的话。没有说集中读一百遍。
集中吃燕翅鲍一百天,那也受不了啊。
绝大多数人做菜也是捣腾捣腾就会了,人有这个意会能力嘛。
假如一个小孩,你让他做青椒土豆丝,连续一百天死磕,他也是不会的。他必须各种乱做,慢慢就会了。
所有的书都是一本大书的一个节点,不能孤立地看待,那样会劳而无功。
我们常看到有的老人扫码困难,不是他笨,而是首先他不知道手机,其次不知道扫码,然后不知道什么叫安康码。
读一本比较遥远的书,哪怕在别人眼里很普通,自己也会觉得很费解。
比如如何做沙拉。对于外国人或者比较新潮的人,是太简单不过的事。可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就不知道了。因为什么叫沙拉?什么又叫沙拉酱?沙拉酱应该怎么放?这都是问题。死磕肯定是没有用的,得兜一圈才会知道。
不是它难,而是默认知识缺少。
我们会觉得茶道是好理解的,至少不难,可是西方人会觉得难理解,并不是他笨,而是他不熟悉茶文化,甚至什么是茶叶,什么是茶杯,他都没有领会。同样是默认知识缺少。
伍尔夫:我们读书的时候,想法常常是模糊不清和自相矛盾的:我们要求小说一定要真实,诗歌一定要虚假,传记一定要把人美化,历史一定要加强我们的偏见。在我们读书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先把这一类的成见排除干净,那就是一个值得赞美的开端。
读书不能死磕,写作同样不能死磕。强扭的瓜不甜,将写作当做一场修行,老老实实地做,自然就会水到渠成。凑字数凑日更,为了完成而完成,为了某种功利而写,都是对自由的自我剥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