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慢决策:如何在极速时代掌握慢思考的力量》,就想起来之前看过的以慢为快的心态,偷懒一下,摘录原文共享——
快是结果,不是原因。想要能力提升得更快,不是说学习过程就要很快。相反,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
真正的快,是以慢为快。这才是正确的心态。
快速学习的前提是要能够做到:结硬寨,打呆仗。
结印在,打呆仗。这六个字是曾国藩带领湘军打败数倍于己的太平天国军的要领。所谓结英寨,是指湘军到了一个新地方以后,马上要扎营,选好关键要地后,无论寒暑,要立即修墙挖壕,且限一个时辰完成,而且在战争中,不论别人看起来有什么漏洞,有什么可以追击的诱惑,曾国藩都不为所动,一定会让部队死死守住,关键要地。打呆仗,势子湘军每到一个城市边上,并不与太平军开打,而是就地挖壕,而且每驻扎一天就挖一天豪沟,把整个城市外围全都用壕沟隔断联通,断粮断水,生生把敌人拖死。结果湘军与太平军纠斗13年,除了攻武昌等少数几次,有超过3000人的伤亡。其他时候,几乎都以极小的伤亡获得胜利。
为什么我认为学习,首先要有“结硬寨,打呆仗”的心态呢?那是因为,真正高效的学习其实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有了对重要的、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我们才能运用起来游刃有余,然而,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阻碍我们融会贯通的原因恰恰是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了一个阻塞,没有结硬寨打呆仗的把它克服,导致我们一直有“自以为知道,其实不知道”的知识阻塞,也就没办法实现融会贯通的效果。
所以,我们想要快速提高,努力方向应该是花大力气打通那些阻塞知识,而不是追求看起来很花哨的新方法、新技巧,底层堵住了,新方法和新技巧学的再多,也都是表面上的花拳绣腿,这就好比我们想要快速学会骑自行车,要把精力放在掌握平衡上,反复寻找平衡的感觉,可是,我们现在的大多数人,却是在追求两分钟学会21种踩脚蹬子的技巧……
我们求快,渴望能够四两拨千斤,能够找到捷径,可惜却忘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真正捷径,书山有路勤为径。以读书为例,好学的人总是想要读的快一点,也就不由自主地希望多读些。为了快而快,结果很多知识的阻塞流了下来,这给后来的学习带来很多麻烦,结果几年以后还要重新回头补课,浪费了不少时间。
一本书,为什么要读完?读书的目的是,打通知识的阻塞,实现融会贯通。把脉功夫,花在这问题上,其实还是二八原理,我们要以慢为快,其实是把80%的时间,花在20%的重要问题上面,如果把我们的时间平均的慢慢的花在每页上,那才是真的效率很低,赶不上这个时代的变。
同样把时间花在重要的基本概念,有启发的观点和自己没想明白的问题上,都是非常值得的。
把最基本的环节打通之后,再有新知识就能在这个基础上生长,只要把新知识中的阻塞打通,就能够和原来的知识融会贯通,所以想要真正学习的快,反而要让自己慢下来,这个道理讲透了,其实很容易理解,就是一个常识,但是,可能即使了解这么多道理,很多人践行起来还是很难,为什么?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知道明白一个道理和相信、践行一个道理是两码事儿。
真正主是我们的,是我们的不确定和恐惧,我们担心我这样放慢了学习,真的就能够学的快嘛,还有那么多东西要学,能来得及吗?万一我的慢功夫用错了地方怎么办?你在有这些担心的同时又在想我之前的方法也挺有效的,而且大家都是这样学习的,应该也比较保险,你的以慢为快,虽然好,但是身边人貌似很少用啊,可能不一定有用。
好吧,其实这样想,也挺好,因为这样想的人越多,这个方法的优势就越明显,赶着快的人选择的是同一条路,有勇气慢下来的人,很少,反而再快速成长的路上不拥挤。
参考书:《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成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