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能变化气质令人完美

作者: 向问天 | 来源:发表于2024-04-18 21:53 被阅读0次

    我的朋友,你问知道自然之道又如何,还不是一日三餐两倒,饥渴来食困时眠,那又如何,你还想多点什么骄奢淫逸的事情吗?这就是超越自然。你还想成为宙斯,那个传说中的宇宙主宰吧?


    生活中我们常常为自然规律而感慨,可是为了自己身上的点滴却总觉得不恰当,好像皱纹和白发应该和你绝缘,事业成功就是你的专利一般。对于欲望,我们应该有恰当的认知。很多欲望就是违背自然的,在遇到障碍的时候,你要提醒自己,如果能够有理想的情况下,你应该可以得到某种结果,而不是凭什么他能够这样,而我不能。

    这样的想法,你的生活会好过的多。而且你要告诉自己,任何命运我都能承受,这样的你,就和神一样。但是,那些忙着抱怨的人,忙着悲愤的人,他们却不是这样的,他们在遇到挫折后的茫然若失,让人为之感伤。

    中国人也是一直在追求道的要义,希望自己能够得道,拥有道。在他们看来,得道的人是那种仙乐飘飘,白衣长发的逍遥人物,气质出众,光彩照人。当然,也有人认为是那种在尘土中看不出来的人,质朴简单言词古拙,行为淡泊的人。总之,要是比喻起来这种人,就是那种会让人有很舒服感觉的人,像清明喝了明前茶,谷雨又吃上榴莲酥,饭后片刻的热咖啡,加上小白杏干和脆饼干。


    不过也有那种让人特别不舒服的家伙,总是在你面前大喝一声,或者拿着棍棒试图让你清醒。仿佛,他们有了道浑身不舒服,一定要其他人感同身受,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你还是要加班到三点半。

    楼宇烈老师就说,中国文化是一种“道”文化。在他看来,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都有“有形的文化”和“无形的文化”两个层面,或者说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中国人称之为“艺”和“道”。《周易·系辞上》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就是具体可见、可操作的“艺”。

    各种技艺以“载道”为内涵。在中国文化中,这两者统一而不可分,强调要“以道统艺,由艺臻道”,并把“求道”作为根本的指归。怎么说呢,中国人总是在器物中,在技艺中,找到了道,让自己成为一个由高超技艺转化的神人。这种神,能够让我们看到灵魂的高度,如云破天青,一蓑烟雨任平生。

    “道”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甚至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界以求道、悟道、证道为根本。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很多地方都提到了“道”。道家自不必说,《管子》也有很多对“道”的描述,如“道也者,口之所不能言也,目之所不能视也,耳之所不能听也,所以修心而正形也”,“道”只能心领神会,不能通过语言、形象声音来传达。


    儒家非常强调学习要“下学”和“上达”,这也相当“艺”与“道”的关系。“下学”者,学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等;上达者,达天道、性命等抽象道理。

    “下学可以言传,上达必由心悟。”现代教育中,有些时候把下学和上达割裂,人文科学,特别是哲学专门研究上达,极端的情况就是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沦为空洞的学间。而下学只注重所学的专业技能、知识。下学必须要上达,上达也必须落实到下学,二者结合的最终目的还是上达。

    楼老师说:“读书学习所为何?通晓人道完美,这才是读书学习的目的。认真想想,这话有道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能变化气质令人完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yy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