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养育一个心智成熟的孩子,远比养育一个分数高的孩子更重要

养育一个心智成熟的孩子,远比养育一个分数高的孩子更重要

作者: 黄衣心理王静 | 来源:发表于2022-03-23 17:34 被阅读0次

    9个月前吴谨言因为没有按约定时间到场,被央视点名“耍大牌”;无独有偶,曾轶可又因为在北京边检不配合入境手续、爆粗口被教育后,一怒之下在微博挂出边检工作人员照片和工号信息而被公安部、紫光阁、团中央、人民日报等官号点名。

    守约、遵守纪律,是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学习的,小学阶段更是要求的严谨,一直到初中、高中、大学,到参加工作,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

    按理说,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最多的就是规则要求了,然而为什么这些演员、这些年轻人却屡屡因为规则而出现让人遗憾的行为?

    家长们要警惕的是:在该建立孩子规则意识的时候,不要勇于追求成绩;在该树立孩子遵纪守法意识的时候,不要给他报太多兴趣班拖他后腿!

    可能很多家长朋友反对我将兴趣班、学习成绩与规则意识对立起来讲,但不能否认的是:相对规则意识,我们在生活中的确更重视对孩子学习和才能的培养。

    小时候被要求懂事

    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成长耗尽心血,婴儿期教走路、教说话、上早教课,幼儿期要启蒙英语、钢琴,要认字、会计算,上小学要有才艺和运动特长,初高中要获奖证书,要考重点中学、好大学。

    孩子们被要求懂事,只要看到谁家的孩子有“懂事”的行为,立马就说:“你看人家孩子……”,一门心思想要自己孩子马上就像个大人一样,做好自己的事情,把学习成绩提高,懂文明礼貌,不逆反,不沉迷家长都喜欢的游戏,不做无谓的行为。

    甚至很多家长说:“你只要把自己的学习搞好就行,别的事情不用你管。”或者:“我整天忙忙碌碌,又挣钱又照顾你的吃穿用,付出这么多,不就是为了你能有个好成绩?”似乎孩子只有像个机器人一样的不停忙碌着学业,才是“走正道”。

    长大又象个小孩,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在这样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像个小小孩一样依赖家长,连自己的生活也不能妥当地照顾好。

    还记得我15岁去外地读中专,班上同学至少比我大2岁,17、8岁的样子。有好几个男生不会洗衣服、不会洗碗。他们都来自于农村,家里人认为孩子好好上学就好,不用做家务,所以不仅不教孩子做事,也不允许孩子插手家务活。

    还记得有个男同学,把校服穿的太脏了,被舍友笑话。他不会洗衣服,就不得不每天穿唯一的一条牛仔裤。上体育课,老师要求做跑前热身的时候,有分腿下蹲的动作,可想而知……

    裤子破了,男同学很难堪,捂着自己的屁股跑回宿舍,又不会缝衣服,只好看着脏校服哭。

    老师还批评他不按要求穿校服上课,殊不知他的难言之隐:在家里都是奶奶给洗,不让我自己洗的。

    很多象这样看上去“破坏规则”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并不都是孩子故意而为,多数时候他们是有说不出的原因,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破坏规则不自知——巨婴行为

    很多年轻人就像 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在做家庭咨询过程中,经常遇到夫妻双方互相抱怨的现象。比如妻子说丈夫:“你就不能放下手机,别玩游戏了,做做家务陪陪孩子吗?”丈夫一脸理所当然地反驳妻子:“我做什么家务?我妈不是都做了吗?孩子我妈和我爸看着,你一天介就知道买衣服、化妆、逛街、吃饭,哪一样耽误你了?”

    说实话,因为心理咨询师需要保持中立的态度,所以我耐心地面对他们的争执,并引导他们去看家庭的意义,以及他们自身对家庭的需求。

    出了咨询室的大门,再遇到这样的年轻人,我会在内心里冒出俩字:巨婴。

    没错,小时候被逼着懂事的孩子,长大了得以张扬个性,就成了长不大的孩子。明知道应该遵纪守法,怎么就“情绪失控”了?明知道应该按时赴约开始团队合作的工作,怎么就姗姗来迟了呢?明知道自己已经为人父母,怎么就不愿意负责任呢?

    因为他没有习得一个成熟的心智模式,来自己面对这个世界的纷纷扰扰。

    全然为了孩子好的教育方式,居然养育出了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家长何其无辜,生了孩子就得养,养大了就得教育,怎么教育才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呢?

    认同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

    纪伯伦的《致孩子》:他们虽与你们同在, 却不属于你们!意思是说,孩子从父母而来,却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不是父母亲的附属品或者私有品。

    把孩子当成私有物品的方式,比较典型的例子,是那位13岁弑母案中的家长。因为管束孩子,采取了暴力的方式,导致这个青春期的孩子一怒之下把睡梦中的妈妈杀死。在警察带孩子指认现场时,这个孩子出人意料地问:“学校不会不让我上学的吧?我杀的,是我自己的妈妈呀。”

    那意思:我妈是我自己的,我杀了她,与你什么有什么关系?

    这样不正常的的应,其实是因为被家长当做私有物处置的孩子,内心形成了变形的关系模式。父母亲对他的不尊重,也带来了他把父母亲当做私有物的行为。

    当我们真正的认同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才能够发自内心地去尊重他、客观地认识他、愿意帮助他而不是控制他。

    支持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孩子特有的童真、童趣,有自己的天真快乐。在应该享受这些快乐的时候,时光,却被繁重的学业、兴趣班、补习班所淹没。

    我经常听到自己家的小孩哀号:为什么开学?我还没有玩够!

    是啊,每周兴趣班7.5小时的小鸟都会哀号,可见孩子们身上的压力有多重。

    我该庆幸的是自己懂得儿童心理,能够适时地安抚孩子,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分配更多“自由”的时间给他支配。他已经比别的孩子要舒适的多了。

    允许孩子抱怨、哀号、想要放弃、大叫自己不想写作业了,也能引导他看到现实生活需要他做什么,支持他按自己的方式去成长。

    比如:不对他提出高期待,信任他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在他求助的时候好好的回应。

    帮助孩子成长为他自己

    可能家长朋友们会感觉我太放手了,孩子会“不好管”,事实上老师也会投诉说他学习不够认真。但是,孩子在小的时候是允许犯错的,我们给到他们适度的规则意识,他们犯的错是有意义的。

    孩子就是在生活中这样碰撞着规则,一路长大,在这个过程中,假如成年人对他的犯错是允许的态度,同时给以正确的引导,给孩子足够的规则意识,孩子的行为会越来越趋向于积极、正向、遵守规则。假如成年人对孩子的犯错是不允许的,同时还否定了孩子这个人,会带来孩子对规则的抵触和不能遵守,他要么非常胆小、要么总是冲撞规则。

    其实,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这些小孩子都会犯的小错,是帮助孩子树立牢固的规则意识的好机会。小时候不能犯错的孩子,内心的压抑和恐惧非常可怕,这才是他们长大以后看上去规则意识不足的原因。

    规则,因爱和自由而来,绝不会被暴力逼迫而屈服

    孙瑞雪在《爱和自由》中充分阐述了规则的形成过程:生命的纪律是指秩序,智力的纪律是指专注,行为的纪律是指顺从,儿童能遵守事物的法纪,也就是能顺从规则。以爱的情感唤醒儿童成长的积极性;以自由的空间确立儿童的创造热情和自我意识;以规则的内化形成儿童的社会秩序

    和内在智慧;以平等的关系引导未来社会的和谐和文明。

    在带孩子的过程中,训斥、打骂孩子来应对孩子的犯错,是家长自身情绪的发泄,并不是孩子成长所需要的部分。

    家长们往往会认为,是孩子的行为带来了自己的愤怒和暴力,这就是不能把孩子行为和自己的行为区分开的方式。

    事实上,当家长用权威的身份来训斥打骂孩子的时候,孩子的身体感觉到不安全,他们大脑的爬虫脑区域开始工作,是无法应用新皮质脑(理性脑)来参与到事物发展过程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困惑的:为什么打了他那么多次,还是不改呢?

    是啊,因为孩子改错,需要理性脑的参与才能完成,而你所用的打的方式,恰恰使他关闭了这部分能力的使用。孩子在生活中接受更多的溺爱(不以规则为主要养育倾向),和另一种即在生活中接受更多的训斥打骂(不安全的养育方式),都会带来成年后对遵守社会规则无能为力的行为。

    孩子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或者他们不愿意主动遵守社会规则,都是“巨婴”的表现。

    家长们不要在本该养育孩子内在成长、生命品格、自我价值感的时候,却以分数来替代。孩子终将在他需要生命承载力的时候,从分数上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而无法平衡外在压力与内在需求,从而出现成年人依然在碰撞规则,或者伤害自己的现象。

    养育一个心智成熟的孩子,远比养育一个分数高的孩子更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养育一个心智成熟的孩子,远比养育一个分数高的孩子更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zc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