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长篇连载《风雨欲来》(412)出战(1)

长篇连载《风雨欲来》(412)出战(1)

作者: 故乡记忆 | 来源:发表于2023-10-17 21:29 被阅读0次

  回到了城南大院,王明这几天在大铜山耽误了几天,办公房的案头上已经摆满了各种需要他处理的文书。

  他没有多少心思管理城南大院的事情,他决定把城南这里的事全扔给秀才蒋褚。蒋褚也是有学问的人,和苏桓杨昌几个都是落第的秀才。书院的事让蒋褚一起兼着,他的校长地位还是不动,现在把苏桓的活给兼职了,等到苏桓从黄州回来再把手里的活扔给苏桓。

  现在苏桓不在,王明给蒋褚下放一些决断权利,让他学会经营。一些事情的处理方式王明教了一个上午,聪明人不需要过多的去反复讲,经营有道的秘籍就是抠和算计!大盘子的方向锚定了,蒋褚只需要按照王明的方式去完成就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王明可以半年不用回来大院。

  投出去的钱什么时候能快速回本的就投,如果并不能马上回本的事暂时不投!存着银子买粮食!大院里现在要把所有的银子拿来准备买粮食备战呢!这兵荒马乱的,所有投资都要考虑回本的周期性。如果不能马上回本,这些银子在乱世很容易打水漂。

  除了整个城南日常用度,购买材料,所有人的打吃喝拉撒等事物,那是硬性开支没有什么好说的,一切按照老规矩办!

  王明心中感慨,做实业积累财富还是太慢了,觉得金融还是来钱快!只要把盘子做起来吸引投资,让投资人来赚这个盘子发展的溢价,买卖股权这才是正道。那样来钱也快,根本就不需要王明事事操心做这些劳心费力的事了。

  王明来这个世界也不到一年时间,能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现在的金融行业就是钱庄,这里的钱庄还处于存储兑换的功能原始阶段,并没有金融投属性,什么股票,期货这些发行起来,对王明来说这些都不是太大难题,难题是那什么做载体?老百姓们愿意认账?

  物资有煤炭,粮食,铁矿,军械,军服,军粮,水泥,马匹等这些资源都是可以发行期货证券的,只要没有生产出来,都可以发行期货劵的,只要拿着票证到大院里兑换就可以了。对王明来说这是集资的好办法!能把未来的钱挣到手里,自己根本在这里等候那么多年来去积累。但是有些物资不是硬通货,未来战事开启,粮食就是硬通货!发行期货倒是可行的!

  他现在需要钱,哪哪都需要钱!

  王明现在没有精力去发展钱庄,等把大铜山这一战打完了,再来为战后去开辟金融产业,局势不稳就代表着所有的投入都是有风险,还有现在的人去普及这些理财知识也是需要时间的,这里人的思维观念陈旧想打破不是一天两天!

  不过在江宁也不是没有先例,汇票就是常见的金融手段!其次就是织造府,织造府要定制的皇商布匹,可是都有严格要求的,他们对制作工艺的厂房,供应链都有层层利益纠葛的。当然不是随时能都有现货兑乞,他们也会发行一张白绢,上有写有相当于字据类似的担保,盖有织造府的官印,只要拿着这张白绢即可兑换出现银来。

  织造府认绢不认人,所以各印染厂,纺机坊,丝绸商等各路人马可以通过白绢典当,置换,抵押等当做银票使唤。并且送人也可以用作礼物,总比抱着一摞摞花布去到人家要好很多,也便捷不少。

  王明像发行这样类似的期票,比如成衣铺子订做的货,暂时无法给付,但是铺子已经收了钱,就代表着铺子拿着银子,开了票据。如果等不到衣服,可以拿着票据铺子里变现,或者转赠,铺子里认票不认人!

  这样一来,王明只需要发行各类票证去出售,能获得大量的现金流,自己会有更多银子来支撑起军队的开支和十多万流民的生存的保障。如果发生战乱,城南大院毁于一旦,这意味着王明的实体产业面临灭顶之灾,也意味着大铜山就会面临断粮的危险。

  毕竟大铜山现在还没完全发展起来,完全靠江宁补给发展,等到第一季的夏粮成熟也不知道能否养活那么多流民!如果养不活还需要王明城南产业补贴继续供养。

  此刻发行期货通票可能会受到影响,对王明的个人诚信会遭受重大损失。所以,要给所有人信心就是必须要打赢周国,让王明在江宁城的百姓心中就是保护神,是战神!有了偶像加持,王明想要发展金融事业会更加顺畅!也能融资发行债券来打仗!

  教会了蒋褚,王明需要回家一趟。他太久没回家了,他要对家里的人做一些安排。如果自己战死在大铜山,王明打算把王刘氏和吴李氏全部搬回城内,将城外的产业全变卖了,也够他娘能养老终身了。

  王明的大车也回到了江宁,高粱醇在仪真县是有贩卖酒水的铺子,把大车停到酒厂铺子里的大院里,等到风声过去之后,大车就安然无恙地回道了江宁。

  王明回到江宁,赶车的车夫带着王明回去雨花村。到了王宅门口,王明下车看着家附近乌央乌央的麦田,再过一个月麦子变黄就可以收了!看到这些王明内心满是感慨,也不知道能否吃到这一季的馍馍了。

  见到王刘氏,老夫人欣喜若狂。他太久没见到自己的儿子了,母子见面竟然高兴地流出了眼泪。见到王秀才的母亲这样,王明心中十分内疚。虽然王刘氏和王明没有血缘关系,但是王明早已经把她当做这个世上唯一的亲人。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甘愿为王明做牛做马的女人。

  中午的时候,王明在家吃饭的。管家杨顺看到老爷回家很高兴,吩咐厨房做了一大桌子饭菜,一家子其乐融融地吃了一个团圆饭。吃完饭,王明带上杨顺去书房议事。

  丫环奉上香茗,王明端起茶盏小抿一口,语重心长道:“下月田里的麦子就要收了吧?”

  杨顺点头哈腰道:“老爷,您所言极是!”

  “北城的新宅子建得怎么样了?”王明关心地问道。

  “钱森前几天差人回来说已经在做内部装饰了,月底就可以搬进去了,不过还需要通通风散散油漆味!”杨顺笑着回禀道。

  王明笑道:“田里的事我就交给你了!你务必全部收进仓里!城里的仓也要存至少两年的粮!”

  杨顺听到前半句满是欣喜,听到后半句的时候心中生出诡异之感。但是他又不能多问,他天天围着家里转也不知道外面的情况怎么样了,只听说周国的蛮夷夺了徐州,难道老爷用意是要让全家人都去城里避祸?

  杨顺也不好猜测,只好附和应下王明的安排。

  王明此刻形势不明不能说太多。只是提醒周军万一来袭江宁在城里避祸之类的话,家里的粮食和产业能卖就卖,不能卖放到城南大院里去!那里将来会有王明安排梁超在城南大院驻守!相信等到周国打过来,城南大院附近产业的城墙应该建得差不多了!

  整个江宁城和城外放一千五百安宁军人,王明还是觉得太单薄了!但是这是王明能得拿出手安宁军最好的精锐了,相反大铜山安宁军老兵还不足两成!

  杨顺也经历过十年前的兵荒马乱,瞬间体会到王明心中的复杂的感受。这里是他付出了不少心血的,眼看到这里毁于一旦,他心中也是不甘的。如果真要搬迁,他会护送老夫人去城里,这里的粮食和家产全部运送到城南大院里去,他会带着家丁们死守这个院子的。

  王明看到杨顺一脸忧色,他有些后悔说出一些准备后事的话来,于是安慰地说道:“江宁放宽心,有天堑在此,北兵不习水性暂时不会到这里来,夏粮收割是没有问题的,你安心抓好夏粮就是大功一件!”

  杨顺当然知道老爷是宽他的心,虽然在王明这里没待一年,但是老爷对他如亲人一般信任,怎么能不让他感动?老爷从一穷二白到现在这光景简直就是神人了,老爷有天纵之才能在短时间翻身是多少人做到死也做不到的呀!

  他觉得跟着王明未来一定会有大的发展和前途,王家现在蒸蒸日上,日子越过越好,他也不甘心这切毁于一旦!

  杨顺不多想,立刻点头应允下来。

  王明本想去城里看看的,看看北城的新修的宅子建得怎么样了。但是上午陆宁差人过来报信让王明回避不要进城。县衙和府衙,还有李字营的人都想见见他,此次进城无疑是让城内清扫计划泡汤。

  王明觉得有道理,反正家里和大院的事情已经交代清楚了。他打算先去青龙山待几天,等把城南大院的物资全部调拨到青龙山来,然后跟随青龙山物资北渡扬子江去大铜山,他要去镇守大铜山,会会周军的精锐。

  结果,王明在家中还没动身,门房家丁来通报:说是清风观的张天师过府中来求见老爷。

  王明想着上次牛鼻子老道讹了他几千两银子,他再也没有想去清风观的动力了,即便清风观是自家邻居。王明怕去了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搭在那里了。牛鼻子老道不论做什么,王明都觉得牛鼻子老道心里憋了无数个心眼,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讹钱。

  不过话说回来,土财主就住道观的隔壁,不讹王明讹谁的?王明见牛鼻子老道内心是拒绝的,但是又碍于情面,王明还是见了。

  见到张天师后,出乎意料地没有给王明算卦,而是说:“小友在北面有大劫,此次出门贫道劝你就在江宁渡劫,否则将大祸临头!”

  王明铁定了要去镇守大铜山的,听到张天师这样一说,王明心中不禁犹豫起来,问道:“何解?”

  牛鼻子老道又摆出一副仙风道骨,天机不可泄露的神色,捋着胡须不再言语。

  王明看不得牛鼻子老道这副嘴脸,语气不善道:“爱说不说!本官可以没银子给你了,也没工夫和你闲扯!”

  说完,王明起身就要走,他还有的一堆事等着处理呢。这几天他要奔赴战场了,心中有千头万绪,哪有心思和这个老道磨叽!

  王明一路从后院书房通过游廊穿梭到大宅门,正要上车的时候,牛鼻子老道身轻如燕地追了上来,拉住王明的胳膊,一脸认真道:“带上贫道,贫道愿意助你一臂之力!”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篇连载《风雨欲来》(412)出战(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cf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