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世纪末的垄断资本主义使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19世纪中叶-----二战)
主要事件:
(1)第二次产业革命
(2)资本输出占据统治地位分工形式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垂直分工进一步深化;发达资本主义之间的水平分工开始得到发展。
特征:
1.国际分工中心由英国扩大到一组发达国家
2、亚、非、拉国家经济变成畸形的、片面的单一经济
3、生产和消费变成世界性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国际分工的依
4、贸易方式发生变化,样品展览、商品交易所的产生与发展(1848年芝加哥谷物交易所、1862年伦敦有色金属交易所)
4.二战后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二战后)主要事件
(1)第三次科技革命
(2)殖民体系的瓦解
(3)跨国公司的发展
(4)区域经济一体化
分工特点:
(1)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2)产业内部分工逐步增强(产业内贸易)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形式发生变化(4)区域经济集团内部分工加强
(5)分工类型上从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分工过渡
(6)从商品形式上,国际分工从有形商品领域向服务业领域扩展,并出现了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趋势。
产业内部分工的主要形式:
不同型号、规格产品的专业化分工
如拖拉机,美国主要发展大功率的轮式和履带式的拖拉机;英国主要发展中型轮式拖拉机;德国生产小功率的轮式拖拉机。
零、配、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波音、空客)工艺过程的专业化分工
(原料药)
发达国家发展高新尖的复杂的加工工业;发展中国家发展简单的加工工业。
发达国家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生产;发展中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生产等
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
自然条件是基础
生产力是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
人口、生产规模
资本的国际化
国家政策
1、在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国际分工主要出现在( )
A.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C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
D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
2、[201101]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是在( )
A.一战前
B.一战后
C.二战前
D.二战后
201201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
A自然条件
B.资本流动
C.上层建筑
D.社会生产力
201001、201010、201110]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资本流动
C.上层建筑
D.社会生产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