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分配任务、传达文件、联系亲友方面具有其他软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可视频,可语音,可文字,可图片,可表情多种聊天方式,方便快捷。
即使是不识字的奶奶们,可以打开微信,或视频或语音和远在他乡的儿女孙辈们畅聊。开车的时候,等红绿灯的瞬间,可以语音发给对方。有时间的等待里,可以编辑文字和图片,细细密密的填入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总之,聊天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个人爱好而来。
于我,却是个喜欢码字的。和朋友聊天,我愿意慢慢的打出字来,边打字边思索,考虑一下遣词用句。比如,杏花开了,春雨蒙蒙,就会给朋友写出“杏花微雨”,配一张雨中的杏花开放。大漠旅游,就会写“大漠孤烟直”的诗词给朋友。心情不好,配一个大哭的表情包,一个“唉”字加“……”省略号就足以表达。高兴的时候,发一个欣喜若狂的表情包……是的,我和朋友的闲聊,更愿意用文字,文字所承担的不仅仅是表情达意,也有两方聊天时的心情和感受,也是两方文字的争奇斗艳。
更重要的是,打字的同时,能够慢慢的整理思绪,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不至于出现语音聊天中的“覆水难收”。文字可以所以更改和替换,能够更加清晰的表达自己。
尤其是在请求别人的时候,如果发一串语音,对方必须得点开才能知道,我一直诟病此举。对方如果正巧忙着开会等,难不成还要打开语音认真听吗?记得电视剧《安家》里,那个上海阿姨就让房产中介给她女儿发微信时,不允许用语音。因为语音的话,她女儿还要打开来听,太麻烦。
我个人不是很喜欢看动态的视频,所以也很少愿意与对方视频。就像当年我更喜欢写信畅聊而不愿意打电话一样。视频中,双方的形象总是有所失真,或者经过滤镜的面孔总是让人感觉不真实。自然,相处较远的家人,思念非常,视频可以缓解思念之情,但是一般朋友之间,视频时就不能如文字缓缓而行,双方总是要无话找话,视频中如果出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对话,应该是怪异的吧。
自然,有紧急情况,视频和语音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但是,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又有哪些紧急情况呢?
有人喜欢发语音,有人喜欢打文字,不同的微信聊天方式也表现了不同人的性格。如果不是紧急情况,发语音的,往往甚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和情况,比较以自我为中心。而发文字的,大多数都不愿意去打扰他人,给他人尽可能的方便。
科技的发展让文字越来越成为一种奢侈品。但是再发达的科技也不能表达出“眼是水波横”的灵动来,也不能流露出“小园香径独徘徊”的孤独和惆怅,更没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也缺少“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无处不在的世界里,我们也享受着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便利的同时,让我们偶尔也静下心来,梳理自己,读读文字,写写文字,体会文字的美好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