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县振兴村,一面“由黑转绿”的旗帜,一方“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乡土,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入围“2016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村镇”。振兴村的启示为:科技引领,开启了经济发展的总开关;华丽转身,吹响了三产融合的集结号;占领高地,打造了转型升级的新标杆。
避暑小镇鸟瞰
新村一角
幸福里客栈
幸福里一角
重阳节关爱老人
振兴村
振兴幼儿园
2016年12月17日,以“五大发展理念与全面小康”为主题遴选评比,山西省长治县振兴村一举入围“2016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村镇”,振兴村党总支书记牛扎根因此荣获“2016中国全面小康十大贡献人物”。
太行明珠,璀璨夺目。振兴村还曾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生态文化村”“中国乡愁公园”“中国避暑小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最美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等荣誉称号,并从2013年至今连续四年入围“中国避暑小镇”百强榜,且已两年坐稳榜首。
春节临近,喜福双至。1月6日,村民还沉浸在入围“2016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村镇”的巨大喜悦中,又迎来山西上党振兴集团“送温暖献爱心”,合计为174名60周岁以上老人和26户困难家庭发放慰问金59.9万元。
一面“由黑转绿”的旗帜,一种“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格局,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振兴村的可贵之处在于,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深厚的文化资源,不仅依托煤矿富起来,而且留住乡愁美起来,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新路子。这不正是今日山西梦寐以求的吗?
振兴村的启示为:科技引领,开启了经济发展的总开关;华丽转身,吹响了三产融合的集结号;占领高地,打造了转型升级的新标杆。
变的是村容不变的是乡愁
一个振兴村,既是美丽山西的缩影,也有乡土中国的遗风。
置身其中,就如同走进一座美丽的花园,山上苍松滴翠,村内别墅林立,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古风神韵相映成趣。房屋依山而建,整齐划一又不失协调自然。漫步村中,如在画里,眼前是靓丽一新的别墅式住宅,路旁是绿意葱茏的景观带,可谓“一步一世界,一街一风景”。
振兴村地处长治县东南部老雄山脚下,全村共2309人,耕地2000余亩。以前,虽山上植被丰富、风光旖旎,但坡高路陡、村庄破旧。老百姓祖祖辈辈面对“三大难”:上学难、吃水难、行路难。改变村里千百年来的落后面貌,建设一处生态宜居的新家园,是当地村民世世代代的梦想。
穷而奋起,富则思变。2007年,振兴村毅然决定告别千百年来坡高路陡、村庄破旧的小山村落后面貌,实施整体搬迁、整体新建。建设之初,振兴村进行科学规划,定下“三不”原则:对原有生态植被不破坏、对原有山水景观不改变、对原有古建遗迹不拆迁,力争实现农耕文明的传承、传统民居的保护和现代功能的开发。
昔日丑小鸭,今日白天鹅。从那以后,振兴村与时俱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振兴村给人的感觉,既是城市化山庄,也是田园化城市,其特色在于突出了“三美”——山水相依的生态美、中西合璧的建筑美、古今对话的和谐美。这也就难怪,振兴村会有那么多的荣誉称号接踵加身:“中国乡愁公园”“全国美丽乡村”“中国幸福村”“中国特色村”“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休闲旅游度假示范区”……
现在的振兴村,569幢别墅式庭院美丽如画,学校、卫生院、宾馆、超市、公园、广场、会堂等应有尽有,山水相依、生态宜居,村民无不称赞,是党的好政策让他们生活更好、日子更美,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多。
依靠煤但不依赖煤
平常中有不平常。像山西许多先富起来的村一样,振兴村也是靠吃资源饭挖得第一桶金。可振兴村的不一样在于,纵然依靠煤,却不依赖煤。也因此,振兴村没有患上资源依赖症、出现资源周期病,更未发生“因煤而兴”后的“为煤所困”,以至其业兴勃焉,其衰也忽焉。
要金山银山,也要绿山青山。振兴集团是当地的主要煤炭企业,也是村民赖以生存的主导产业。为解决资源消耗强度大、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等突出问题,振兴集团本着早转型、早受益,主动转变增长方式、积极谋求多元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振兴集团在转型发展中,一是延伸煤炭产业链条,上马煤矸石砖制造和洗煤项目,实现能源的循环开发和清洁利用;二是依托当地的生态优势,发展观光农业和商贸物流,实现黑色转绿色,地下转地上。
思路新,天地宽;方式变,成效显。转型发展、创新驱动,新的发展思路、新的增长方式,不仅使企业效益得到迅速提升,而且使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
今天的振兴村,虽然煤炭产业仍然不容小觑,但非煤产业的收入已远远超过煤炭产业。
树立新资源观从挖煤到挖文化
振兴村有两座金山,一座是乌金之山,一座是文化之山。树立新资源观,就是要改变煤炭等于资源的观念,树立文化也是资源的新资源观。
有山有水好风光,且静且闲雅情致,这不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么,何不借景生财?振兴村紧邻河南红旗渠、焦作云台山,与皇城相府、太行山大峡谷更只有咫尺之遥,自然风光独具风韵,著名景区近水楼台,依托这些资源发展旅游,不仅条件成熟,而且得天独厚。
2011年至今,振兴村先后建起了抗战主题广场、孝廉公园、花间堂、槐荫寺、农民艺术馆、工人文化宫、全国村志收藏馆、全国名村文化宫、民俗山庄等人文景点及雄山观景台、蝶恋花海景区、秋千园、拓展训练基地、赛马场、鹊仙吊桥等休闲娱乐设施,还修通11.6公里景区环山路,并全部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同时从加强旅游营销和丰富旅游产品出发,振兴村大型活动丰富多样、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从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到二月十五的根祖文化艺术节,从五月端午的民歌大赛到九九重阳的金秋文化旅游节,形成了常年不断线、处处有看头的文化风景线。如今的振兴村,已成为一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现代建筑与古典楼阁相映衬,文化内涵与经济产业相共生的特色乡村旅游景区。
初步统计,振兴村年接待各类旅游团体达70多个、游客30多万人次,藉此引导当地600余人就业,年综合收入达到3000余万元,并连续四年入围“中国避暑小镇”百强榜。
由黑转绿做好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
振兴村有两篇大文章,其一为煤,其二为非煤。
当初为脱贫致富,利用本地丰富的煤矸石,创办了年产1.2亿块砖的瀚立建材厂。之后又成立集医疗、服务、餐饮、商贸与一体的鑫兴商贸有限公司。再后,则是引导村民搞特色养殖,兴建了养鹿厂、养鸡厂、养猪厂等特色养殖基地。这是三步走,也是三部曲,使昔日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示范村。
在此基础上,振兴村近几年又大力发展乡村游、农家游,始终把农业作为基础、农村作为平台、农民作为主体,坚持走旅农融合、旅工结合、旅商互促发展之路,有效催热了美丽乡村的休闲经济。随着游客的增多,这里集聚了大量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作为配套发展,振兴村还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制造业和小景点、酒庄、住宅开发等产业发展,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做强旅游硬件。
从一煤独大到多元发展,从一业兴到各业旺。目前,振兴村开放的农产品已涵盖三大门类十余个品种,年产值达到2000余万元。核心景区的秋千园、拓展训练基地、跑马场、民俗酒店全部由企业投资建设,容纳160余家商户的商贸一条街和商品住宅楼拔地而起,各类城建和基础设施总投资达到了3.5亿元。
旅游发展,后来居上。为确保乡村游的乡村特色,振兴村不断丰富吃、住、游、购、娱的花色品种和旅游体验,除了推出土菜土饭、土特产品、田园采摘、手工制作等,还鼓励农民办起农家乐70余处,民俗酒店6处、民俗养生会所9处、容纳500人就餐的生态酒店一处,有效吸引了周边游客,已成为该村一大主导产业。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振兴村未来的愿景是:构建“雄山欢乐谷、民俗文化村、农艺博览园”三大旅游版块,实施“改造一座城、建设一个湖、美化一座山、创演一台戏”四大工程,打造北方最具特色的乡村度假胜地。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振兴村山溪清澈、翠绿掩映,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如果说年平均气温仅有9℃,誉为“无扇之城”纯属大自然眷顾,那绿化覆盖率达到72%,美称“天然氧吧”则全凭振兴人奋斗。生态也是资源和财富,振兴村藉此打造避暑胜地、休闲仙境,一定会有更为灿烂、更加美好的明天!(李智兰)
来源:山西日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