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纪录片分三部,片子虽然短小精悍,但由于是深夜看的,我只重点看了关于孩子感想的部分。
“我是一面镜子……”孩子声泪俱下的讲述,无异于控诉,同样作为家长的我心好疼,流泪了。我听到都是孩子们对自由的渴望。
问题孩子是一面“照妖镜”讲一个庄子讲的小故事。鲁侯捉住了一只海鸟,以为是只神鸟,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这只鸟被他吓死了。
同理,一个人被囚禁,没有了自由,即使天天锦衣玉食,他(她)会幸福吗?!而这些家长正在用自己的爱给孩子编织着牢笼却不自知。“我想自己去背包旅游”,“我想养只猫或狗”,“我想谈恋爱”,都是正常人的正常需求啊,都是孩子长大、想要独立的需求啊,可是为什么到了父母那里,就只有一个“不”呢?!
问题孩子是一面“照妖镜”谁说天底下无不是的父母?有问题孩子的背后大多都有一个问题家庭。
母爱、父爱的缺失,夫妻关系不睦,教育观点不一致,造成孩子家庭教育的缺位、扭曲,孩子感受不到爱和温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片中问题家庭里的父母都是神一样的存在,法力大无边,太能而近乎为“妖”。《镜子》更像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三只妖:一面是习惯了以父母的姿态掌控孩子的一切,主导孩子的一切。是“魔”化的家长;一面是把生活上自己承受的压力以焦虑的方式转嫁给孩子的“妖”化的家长;一面是以自己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为功,口口声声的“我容易吗?他们居然不知道感恩,不知道珍惜”的半人半兽型家长。
问题孩子是一面“照妖镜”孩子就这样被人被动地安排命运,没有自己生命历程的自主权,缺少尝试体验试错的机会,没有背后可以依靠的精神力量(因为他们的父母大多都在替他们打生活上的前锋),他们愤怒,他们无助,他们逃离,他们孤独。
“你有童年吗?更不要说童心了。”这是其中一个孩子的自问自答。小小年纪没有属于他们年龄的快乐,还被家长痛斥为“罪人”“白眼狼”“不知感恩”。
片中的歌唱的很凄婉: “妈妈,我始终一个人走,一个人走的时候,我好孤独……”
爱,不是掌控,不是指责,不是期待,更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爱是理解,是生活上的放手,是精神上温柔而坚定的支持。
愿天下父母以此为镜,回归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