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从自己经验出发,进行总结。
一、如何成为一个思考者
(1)不安于现状、想改变。一个人只要不想安于现状,想改变,就会动脑子,想办法,我想这是任何一个思考者都具备的特征。
(2)阅读。和超哥谈恋爱的时候,他跟我说,他发现我大学后和上初中很不一样,大学时候的我,对他吸引力很大,如果是初中那会,他应该不会追我。当时这句话,也不是在非常认真的时候说的,但是我想他说的也是有道理的,后来类似的评论也在同学间听到过。其实我知道期间自己变化的差异在哪里——在阅读带给我的改变。
阅读一定可以让人变得有思想,有想法。说起阅读,初中学校门口开了一个旧书店,我第一次买课外书是贾平凹的《美文》,第一次开始觉的文字好美啊,后来我大哥第一年工作,给我买了个新书包,然后那次从郑州回来,用新书包背了一书包的书,说单位门口的书店倒闭了,书很便宜,买了很多。那么重,坐火车背回来,那一书包书我暑假没出门看完了,这算是我阅读的起源,让我领略到了文字的吸引力,后来就一直持续到现在,养成了习惯。
一个没有太多想法见解的人,书读多了,都会开始思考,别人为什么会那么优秀?别人为什么会那么有见解?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别人为什么会和自己不同?不断去问为什么其实就会促使自己开始思考。阅读开拓视野的同时,真的会颠覆你的认知,可以让一个想法不多,有错误想法的人,不断走在有自己独立见解和纠正错误想法的路上,自己深有体会。
(3)善于向他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保持内心的谦虚很重要,多看看他人的优点,和优秀的人聊天,都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优秀肯定不是平白无故的。
在我看来一个思考者肯定都具备这三种特征。
二、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几种思维方式
(1)沉默成本的思维方式。高中在《意林》上曾看到一篇标题为“沉默成本”的文章:讲述了一个老人骑自行车,车后绑着一个大花瓶,突然花瓶掉了下来碎了,但是老人头也不回继续向前骑,旁边的人以为老人耳聋,一个人向老人喊“你的花瓶碎啦”,老人说我知道,但听那声音肯定没法用了,我还有急事赶路。这个故事到现在都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高补那年暑假,没考好挺郁闷的,当时和张严在长安师范亭子聊天,她说了一句话,也让我至今难忘:“既然你现在看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最有效的方式不是懊悔,而应该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迎头赶上”。原以为自己和学霸的差距在于学习,那一刻我认识到了更差在认知。从初中对她的印象:经常穿一身红色校服作为课代表匆匆忙忙搬作业本,到后来成为我们县城高考状元考入北大,以前总觉得她是学术型的,适合去做教授或在大学当老师。12年去北京见面听到她说她想做销售,真的颠覆了我对她的认知。去年得知她已经是中信集团旗下投资公司的投资副总裁。她QQ的个性签名一直没有变过“有目标、沉住气、踏实干”。很小的时候就有很好的认知,确实太重要,可以节约太多时间精力,投入到有价值的事情上,会超越很多人,在时间的效应下,成长自然会呈现。而自己,也有很多和我一样,认知较晚的人,便会因此付出成长较慢,成家有孩子后,在也没有大块时间学习,学习时间成本较高的代价。也让我认识到了从小对孩子引导、教育的重要性。
沉默成本的思维方式在自己身上见效是从大学开始的。主要是两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我对自己的接纳。学业的不顺一度让我自卑与郁闷,我还挺喜欢回头看看过去的事情反思的,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回顾过去的意义》,我觉得确实回顾反思有价值。不过以前反思的时候经常会觉得当初怎么那么蠢,做的决定那么幼稚,会花时间精力在这个点上。人一旦自责懊悔,这种情绪带来最大的负面效应就是真的会影响到你的心情,让你那一段时间心情不好做事状态变。现在看来真的没有必要花时间去抱怨与自责,主要是没有用,与其抱怨不如花这个时间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对过往自己幼稚的自责也毫无意义。如果时间倒流,自己还是当时的认知水平,也没有后来的阅历,我想肯定做的决定还是会和以前一样,那已经是那时候自己做的最好的决定了,我们在任何一个时间做出的决定肯定都是那个时间能够做出的最好决定,日后不必用现在的眼光审视之前去懊悔。
第二方面:就是衍生出来的问题解决思维。不管生活还是工作中的事情发生了,第一思维都应该是先解决问题,再来梳理失误总结经验,这一定是最重要最高效的。
就凭有这个认知,我觉得就可以横扫工作,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而这种认知就是我从阅读和她人身上学来的。
(2)本质思维。电影《教父》里教父柯里昂说“花一秒钟就能够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楚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搞清楚本质思维前,还是需要搞清楚什么是现象,现象就是一件事,它呈现给我们,我们眼睛看到的,内心感受到的样子。而本质就需要扒掉现象的外衣,让事物呈现出本来的样子。能够对一件复杂事物做到本质思维也不容易,需要有谦虚的态度,突破认知盲区拒绝惯性思维,还需要深度思考……
本质思维在工作生活中我是这么运用的:
第一就是过滤情绪。不把注意力放在情绪上,而是放在自己想要的结果上。工作生活中一些事情都会让我们比较有情绪,而情绪对人是很消耗的。一个有能力的上级,只要我可以从她身上学到东西,她的态度或者带人的方式或许不好不科学,通常我都可以忍受,也会用本质思维思考:在学东西和她对你的态度之间,我认为前者对我更为重要,前者是我最想要的。一旦有这个思维好像你潜意识也就不那么在意她的态度了。诤友难得,“忠言逆耳”,包括在工作生活中,不管朋友同事说话方式如何,说话口吻如何,我也都可以快速过滤掉那些不好的口吻还有他人激动的情绪,而把注意力放在他说的内容上,这个内容是不是对的,有没有道理。这个开始也不是很快可以做到的,因为人的沟通,往往是先接受这个人,才能更好的接受这个人的观点,一个人的情绪来了,说什么别人其实往往已经听不进去了。
第二个是可以让解决问题的方式灵活多样。只要你知道你要去哪里,做什么,到达什么目的,往往通向这个终点的方式其实不止一个,可以有很多个。“把信送给加西亚”这个故事传达了优秀工作者,敬业、忠诚、勤奋、坚持的精神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创造性的执行力,他只知道终点,但是自己独立完成了任务。小豆开学老师要蓝底的证件照,前天比较冷,然后我就在家里靠墙给她拍了一张,然后我有照相馆人的微信,我传给她,她帮我换了背景打印,我今天就可以去拿,不一定非要孩子到场。灵活很重要,不能上级给你一个联系人,就死守着给这个人打电话,问题解决不了归咎于电话打不通,是否还动脑子想过其他方式?本质思维,领导要的不是让你打通电话而是通过这个方式找到这个人解决这个问题。
(3)金字塔思维方式。这个思维通常运用在解决复杂问题上,再复杂的问题,通过分解都可以分解成为一个个简答的问题。就像金字塔一样,顶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逐级分解,越往下就可以分解成为很多个小问题,然后各个击破。在绵阳的时候,给租赁我们办公室的文叔叔也给我说过这个思维方式。他运用这个思维方式从一个修收音机的,到维修电视,他说在复杂的电路图,比如收音机电视机的电路图,如果铺平了,很大,但是在大都是串联并联组成的,都可以从最简单的着手解决掉所有复杂的问题。后来他创业了,也是经常运用这个思维解决复杂问题,当时我们都知道他在绵阳资产还是过亿了。大部分成功人士肯定都不是单凭运气的,更是靠实力。这个思维也是从书上和他人身上学来的。
(4)“程度”思维。这个名字是我自己想到的,也不知道市面上有没有,但是真的好用。就是一件事真的做到极致就好吗?未必,反而在有限的时间精力下,能够合理布局所有事情,让工作生活顺利推进更为重要。一个人时间有限,一个时间段事情非常多,这时候很多事情做到“实用,够用”就可以了,不必锦上添花了。之前还比较喜欢和自己死磕,自己比较要求完美,一个PPT做不好还很难受。这还是认知的问题。
(5)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一件事情想要的结果是什么,工作生活孩子的事情到了哪一个时间节点这个事情必须做完?然后往前倒推,就可以算出来,前面的时间节点该做什么了,不会到跟前慌慌张张的。这个思维方式工作生活中也经常用,但是觉得还是运用的不够好和彻底,因为有些事情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时间预期完成。我觉得问题出在时间规划和执行力上面,事情太多,时间规划做的不够好,加上俩孩子家务,休息不好头疼,也对自己不够狠,执行力上有时候做不完。
(6)理财思维:我觉得自己一直还是有理财思维的。虽然在钱生钱上,没太大起色,主要也是不懂,不懂的东西一般我是不玩的。但是在三大资产认知上还是想的比较明白,会投资一些生钱资产,规避耗钱资产,对其他资产也有思考。一般除了必须花和有时候感性让自己开心花的钱外(这部分不多),自己一般是不乱花钱的,但是不乱花钱不代表小气抠门,该花钱的地方我还是很舍得很大方的。最近领导还有超哥都再说我节约,让我也开始再次思考,该如何有效的花钱,让花一部分钱买来更多的时间精力成本。前几天领导说公司情况好了,要不断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提高效率,确实说的很对,配置更好的硬件,用起来肯定会节约大家时间精力,减少卡壳,越来越深刻体会到时间成本的可贵,精力不够用。
思维方式还有很多,比如“系统思维”,“结构化思维”等等,不过最重要的还真不是知道多少,而是合上书本后,你所知道的知识真正能够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发挥多大的作用,就是冯友兰先生说的读书第四个境界“明其理”。
三、真正的思考者应该是躬身入局者,风险承担者
思考者不是坐而论道者,更应该是躬身入局者,风险承担者。看过的书知道的道理,如果不运用就不知道投放到现实生活中后,是不是能够真正的解决问题,所以有了认知,思维方式后需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刻意练习,这种投放也可能会带来风险,所以做一件事想明白很重要。尤其是作为一个领导或者一件事情的发起人,没想明白就执行可能会辐射很多人,浪费别人的时间。2016年我刚调到成都总部人力资源部的时候,刚过去事情不多,而自己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给自己找事做。侯老师看到了,和我说“李珊,你如果还没有想清楚做什么,你就歇着喝茶先想想该做什么,先想清楚”。基于对我的了解吧,闲不下来,后来去青岛开会,机场他还给我强调了“做事情,不要让你的锦上添花,阻碍了别人的雪中送炭”。确实是,作为总部一旦启动一个项目,会辐射公司很多人,如果没想明白,召集很多人开会,推进,而效果不好,就是浪费别人时间,耽误了别人做更重要的事情,对他人时间的尊重很重要。
但是如果当时认为想法是对的,践行了,导致了不好结果,需要运用快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承担责任,而不是逃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