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读书,平时就感觉时间太有限,总是被无数的琐事打断,时间被完全地碎片化。于是总是以时间不够为理由减少了很多输入,听了与君成悦老师的一堂分享课感觉收获了好多新的读书方法和小技巧,心中有了想尝试读书的动力。
选书是第一
选书的原则:
带着目的选择,这样读起来就有目的,有动力。它还可以解决你的问题。知道为什么要读书,效果才会事半功倍。也是高效阅读的前提之一。
我们要读书,读什么书,首先得看你最近需要加强哪方面的知识。比如你的孩子最近不是很爱吃饭,就可以选择营养均衡方面的书籍;需要辅导孩子阅读、写作理解能力的可以看相关的书籍……
自己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方面的书籍,会有新鲜感。
比如你是学中文的,你可能会选择小说、经典类书籍,你也可以跳跃到科学类的书籍,这就算是跨领域了。
人文类:金刚经、论语、道德经、四书五经
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人文知识,可以选择一下这些四书五经,当然你觉得这些有点难的话,你不见得一上来就选择论语,可以选诗经这种比较简单一点。
买到好书的方法
看出版机构,看作者背景,看书籍的装帧、包装,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搜索好书推荐了解书籍的情况,你要了解到你买的这本书对你有没有价值。
当你基本确定这本书之后,就可以看看目录,看看书中的内容是否是你需要的。比如我到书店里去给学生选阅读书籍的时候,我就会看一下他它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解这些阅读知识的,还有就是我的学生的程度与这本书是否匹配。
读书工具
预读。
成悦老师说到的读书工具我很赞同,其实我之前拿到一本书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要运用读书工具来帮助自己理解这些书。
今天听到成悦老师的讲解,我才大悟过来。比如我们要看一部电影,首先去了解一下这个电影的主要内容和背景,这样的话你看起来就会更加清晰。
这种方法就好比学生拿到一本新的书,可以先进行预习。我们通过这些APP去看别人的书评,看别人的推荐,其实就相当于对这本书进行了一个预先的了解。也就是预读吧。
同样的,当我们选好自己所需要的书籍之后,我们也可以通过很多工具从多角度了解这本书的背景,以及它的中心,它的内容。
工具一:听书的APP
樊登读书,喜马拉雅,
工具二、豆瓣或者微信读书,学习强国
上面的这些工具是我经常听说过的,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工具,看看书评,看看推荐,利用自己坐公交车坐地铁或者做家务的碎片时间,从多角度去听,去看看别人是怎样评价你选到的书籍。
精读与略读
精读。
当你已经从多角度了解了你选择的书籍之后,比如通过书评来了解它的大纲目录。再针对性看自己喜欢的章节你就可以开始进行精读。
所谓精读也不是按照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读,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章节去仔细研读。
略读。
如果有你不感兴趣或者是不太急需阅读的地方,那你就可以进行略读。读一些金句或者一些黑体字部分,了解到你所需要的,而那些举的例子你就可以略过。
这样一来,你既可以快速读到你需要的知识又可以节约时间。
思维导图
总结。
其实我之前在各个方面看到过思维导图,比如利用它进行阅读写作……但是这种方法常常被我忽略,今天再一次被成悦老师提到,再一次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以及它的趣味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17872213/af79dae90370309d.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17872213/23099f8031ebf535.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17872213/ac9ca2854a130cb2.jpeg)
我觉得思维导图,可以是在当你了解到一本书的大致的内容之后,先把它绘制出来再读书;也可以一边读书一边绘制;那也可以当你把一本书全部读完了之后再来绘制,相当于对这本书进行总结。
可以用在写书评上面,也可以用在文案写作上面。哪种方便就用哪种方式,个人觉得可以交替进行。
对于利用思维导图来阅读的方法,我觉得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期待今后的学习。越是学习越感觉到自己有很多需要学习的。这大概就是学无止境吧!
总结一下:如何选择到你所需要的书,选到好书的方法,预读、精读、略读加总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