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有关于春天的美,诗人们早已心随景动诉诸笔下,年复一年乐此不疲。你若出门,便会给春撞个满怀——

春是油菜花金黄的色泽。蜂围蝶阵,热闹在田野里,希望在路人眼里。一大片一大片金灿灿黄澄澄的绚烂花儿,在阳光里怒放。像是闪闪发光的金子铺落一地,引人注目;像是翩翩起舞的黄蝶迎风微笑,撩人心扉。像是最热烈浓情的倾诉,诉说让“江月年年只相似”的自然之道;像是最欢快明媚的歌唱,唱赞令“万物生光辉”的阳春之美。
春是林间又一度旧貌焕新颜,绿意在其中穿行。人们度过一个隆冬,看见无穷无尽的盎然生机自树头升起,葳蕤一片天际。而后,他们的眼角漾出星星点点的光芒,像一只一只萤火虫,飞在草丛七月的夜。
春是人民日报上赫然写着的“0”确诊患者、“0”输入病例。春在医生护士眼睛里,盈盈一汪水,脉脉深情意;春在全国上下救助的物资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春在日本送来的关心里,春在我国送去的祝福里。
“春有百花秋有月。”春天,怎能不外出看花儿?
他带着我看了芬芳的小野花。可爱的小花们杂然陈在草丛里,开得热闹,呈现一派燎原之际。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种花儿随处可见,普通平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古典名作,已经把自然界的景物之美表现到极致。因其“野”,让人感受到自由生长的美好,无拘无束,恣意做自己。不像可怜的嫁接花,失去了自己的生母,纵使再芳香,还是觉得不自然。真正美好的事物,一定是真实的。反之则不尽然。
除了野花,还有一种同样只属于春天的生命——梨花。我此次出发探春的气息,其实只为她。在朋友圈看到了她盛放的模样,想起“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等诗句,想到梨花未曾在我二十几年的生命中出现过。
出发吧,还等什么?
车子在路上拐了很多弯,我们路过野花的芬芳、桃花的灼灼,却遍寻不着心中最想见的她。正想打道回府之时,忽逢梨花林。远远望去,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恰如一场雪骤然而下,栖满枝头。我的心尘埃落定,像是即将抵达一场盛大的梦,再无一丝惆怅与遗憾。还好没放弃。
下车,我们站在梨花林外。她像一个盛装的女子褪下了宴会的浓妆,没有远远望去虚无缥缈的感觉了。吴起说:近看不过如此。我们走进去,踏在青草绵绵处,梨花扑面而来,梨园青青,“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身处花间,很多诗句纷至沓来。他情不自禁地咏道:“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我莞尔一笑,说:“你刚说近看不过如此——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外。”他亦笑。身在一个诗歌的国度,我们是幸福的。
闻着梨花香,恍然之间,我们仿若来到人间仙境。那就忘却世间的杂事吧,将心情托付给春天保管,将全身送给眼前这一片净土。然后告诉自己,我也是梨,只管肆意开放,哪管明朝是风还是雨。
周身被美好事物包围着,我想,无人能够穷尽这世间的美。哪怕是陶渊明,也有他写不出的桃花源;哪怕是梵高,也有他画不出的向日葵;哪怕是邓丽君,也有她唱不出的在水一方。而我只是肉身凡胎,只能用一颗透明的心灵,越过千山万水拥抱她。

细细看梨花,白色的瓣子仿若透明,绿色的叶子是清新的草绿,嫩蕊上是点点黑色。三种颜色杂糅在一起,交融为一体,淡雅,素静,像一个默默吐露芬芳的女子,像一个大肆盛放心语的女子。
钻入梨花林,谁知道是不是钻入桃花源。白似雪,碎碎瓣子随风飘扬,落地,为泥。回去,一转身,我好像也成为一树梨,了无牵绊,不再挂念。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畏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写作本文,梨花林依旧在我心内徘徊不散,遂写打油诗一首,聊以自乐:
梨花枝上层层雪,
桃林深处化春归。
采得一支香雪海,
流光拾取少年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