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第一次读这本书已经有快两年了,那个时候我是一个刚刚开始学交互设计的学生。而现在我已经开始从事交互设计的相关工作,也发现了自己在一些方面的不足。于是开始去读一些理论书籍,并把内容整理出来。
《design for use:create usable interfaces for application and the web》这本书的作者 Luaks Mathis是一名软件开发同时也是一名设计师,在他的博客上有很多关于设计和可用性的文章,有兴趣的话可以百度一下。这本书的中文名称叫做《亲爱的界面—让用户乐于使用、爱不释手》主要讲如何设计出具有可用性应用的程序和网站,并且让用户乐于使用。作者在本书中给出了大量的用户界面的设计和评估技巧,提供一些很独到的见解。
我可以简单说一下我对书中所讲的看法和理解:
一、关于用户研究
作者有提出一个概念“用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是我们要进行用户研究的根本原因。我们要深层次的发掘用户的行为信息来分析出用户到底想要什么。而做这件事情的第一步就是,明确目标用户是谁;然后去发现问题;最终找到解决方法。
明确用户是我们在做一个产品的第一步,我们将要为谁做设计,准确的找出这一类人就可以进行下面的工作了;发现问题就是找出目标用户正在做的事情和它们不喜欢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这样有利我我们明确用户的痛点在哪里;找到解决方法无非是把用户不喜欢做的事情变成他们喜欢做的事,所以就要了解用户想要做什么,什么能让这些事情变得高效、方便,寻找一种方式将喜欢做的事情变的有趣。
1.如何进行用户研究
我们最常用的用户研究方法,观察法是在人们工作时观察它们的行为;访谈法就人们的工作去与之交谈,通过引导得出用户信息;问卷法通过问卷提纲了解用户的信息。
到了这里作者又强调了“你需要明确产品的目标用户是谁”,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所做的用户研究才是有效的,我们在等到原始数据后,就要努力的去找出人们实际做了什么,需要完成那些任务,遇到了哪些问题,想象用户需要什么,告诉用户需要什么。
2.用户模型
首先我们要知道用户模型是一个虚构的人,代表了特定的目标用户群体。把从用户研究中获得的信息和成为有限数量的假象人群,同时我们要牢记用户模型是无法代替实际用户的。就是在我们设计的过程中要把用户理解为行动的执行者,记住用户用能力适应你的产品,我们不必总是使产品适应用户。
二、关于界面
本书中有提出心里模型、现实模型和UI模型三个界面的模型。我们首先要知道用户认为的产品工作原理什么,这就是所谓的心里模型。心里模型是由自然因素、人为影响形成的一种用户对产品的概念模型。现实模型就是产品实现功能的过程,关于如何实现如何去实现功能其实用户是不需要了解的。UI模型是产品在用户界面的呈现方式。理想中三种模型是一致的,但是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只要将UI模型和用户心里模型紧密的关联起来就好了。
1.页面元素
用户界面设计中的层级结构式非常重要的,使用层级结构向用户提示产品工作方式,各个界面应该向用户显示隐形或显性的层级页面;
文档编制、手册、博文、截屏、视频、新闻稿是帮助用户学习如何使用产品的东西,这些类似于向导设置的设计也关系着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页面中尽可能少的使用文字,使用的文字也要精炼、明确、有吸引力;
2.页面设计流程
在页面的设计中,从最开始的粗略图,修改细节,绘制流程图完成故事版,绘制草图页面,线框图最后制作高保真模型。在整个的流程中我们不仅在完善产品的工作能,也在不停的做可用性的测试,来推断功能的合理性和产品是否达到了设计目的。
三、关于可用性测试
可用性测试的份了有很多,从最开始的纸质可用性测试,到ab测试,再到单一测试,偏好性测试,都是为了去检验用户是否能按照设计者所规定出的炒作来完成任务。一定要牢记,在测试中只需要告诉用户要到达的目标,不要影响用户,让用户自己做完所有的决定。还要记录用户退出产品的行为,找出产品存在的问题,越是负面的反馈越值得我噩梦你去注意。产品的有效取决于用!
在可用性测试中测试中应该值得关注的,第一就是响应度,产品是如何响应用户的操作的,又没有按照我们的设想在进行。第二是进度反馈,用户知不知道自己在使用产品中所处的位置。
在可用性测试之后,我们要对产品进行整改。在改变功能的时候记住添加和去掉功能的源头是用户。我们不能保证所有人都成为产品的用户,可用性测试也不能保证产品的趣味性。
对于这本书的笔记大概就整理了这些,如果有看过这本书的愿意和我讨论的,非常欢迎。最后,感谢这本书的译者我的老师王军峰老师和杨蕾老师在专业上对我的指导,感谢他们让我可以看到这些专业的书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