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孩子玩有几种误解,比如我们常会听到下面这几句话:
“他还小,只会玩。”
——潜台词是:玩是一种低层次的行为活动。
“学习这么长时间,让他玩一会儿,休息一下。”
——潜台词是:玩只能充当学习过程中的调剂。
“就知道玩,看你将来怎么办!”
——潜台词是:玩与学是对立的,甚至玩是有害的。
“别玩了!你能不能干点有用的?”
——潜台词是:是否“有用”决定了玩是否有意义。
类似的想法和评价还有很多。它们大都源于人们对儿童行为和心理发展的一知半解:既然儿童与成人相比,生活常识较少,思维能力较弱,那么孩子们喜欢的“玩”肯定没有成人进行的“学”那么有价值。
但是,大约在一百年前,西方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们就肯定了孩子“玩”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允许并引导孩子玩,维护孩子的玩心,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有无可取代的意义。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玩是孩子认识世界、开发学习能力的工具,玩在本质上是一种智力活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把孩子的玩分为感觉动作性玩耍(两岁以前)、想象性玩耍(两岁到学前)和规则性玩耍(入学以后)。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则认为玩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是孩子最早产生的自发性活动。孩子在玩中会主动学习知识和规则,玩有助于不断提高孩子的自主力和表达力。
上述的观点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得出的,它是科学家们基于大量的观察、研究和实验得出的结论,对孩子的教育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我在澳洲当老师时,一开始也为孩子们天天大量的玩乐感到震惊,但几年过去,我不得不承认西方孩子的自信、主动和表达沟通能力的确异常突出。
随着现代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多传统的技能比如计算、背诵等会逐渐被电脑取代,而保持一颗玩心、维持持续学习的能力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