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的时候,我就看了钱钟书的书,南方冰灾那一年,点蜡烛看。
虽然钱钟书说,觉得鸡蛋好吃不必认识生蛋的母鸡,但是人难免有好奇心,何况,钱钟书的种种事迹种种妙语根本不需要去搜集就能听到太多。
就这样听到了杨绛,可是我一开始不感兴趣,直到看到杨绛的一句话,直到看了杨绛的这本书,我才知道,那是杨绛生孩子住院的话。
原文摘抄如下:
钟书这段时期只一个人过日子,每天到产院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 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我说:“不要紧,我会洗。”
“墨水呀!”
“墨水也能洗。”
他就放心回去。然后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我问明是怎样的灯,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下一次他又满面愁虑,说是把门轴弄坏了,门轴两头的门球脱落了一个,门不能关了。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
我说“不要紧”,他就真的放心了。因为他很相信我说的“不要紧”。
大部分的人应该不会最被这一段感动或者深有感触吧,至少在这本书里不是的。这大概是各人读书最大的妙处了。经历不一样,想法不一样,感情触发点就不一样。
作为一个工科女,我是相当不能忍受一个男生甚至女生动手能力太差的,我总觉得个人的事情个人总应该自己解决吧,可是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就想到了更多。以前我对文科的男生有一种莫名的生活上的歧视,不太喜欢他们对生活上很多很常见的科学常识一无所知或者是需要动手能力的不擅长。其实,从术业有专攻的方面来说,的确是很正常的,工科生在这方面的确大部分优势明显。
所以,假使我遇到了钱钟书那样的一个人,我应该很嫌弃很鄙视的,非常不理解不喜欢。可是杨绛没有,在我看来,杨绛是文科妹子啊,应该是娇滴滴的大小姐一个啊,她都会的,可是钱钟书怎么可以不会呢?
但是杨绛没有,钱钟书的生活能力特别是动手的能力可以说是比较差的,可是杨绛就可以理解,愿意宽容。宽容钱钟书的笨手笨脚,理解他太多的不会。以至于连钱钟书学会了划第一根火柴,都是那么有成就感的事情。而换了我,可能就会在心里嫌他笨。我还太不会宽容,太缺乏理解。
看他们夫妇日常生活,又看他们和女儿相处的点点滴滴,就好像在窥探我最想要的幸福的那样。虽然在那样的大环境下,他们的生活磨难很多,人生坎坷,可是只要他们在一起,就是令人艳羡的幸福模样。
这本书我一直想看,可是一直都没看,我知道那应该是很温暖的书,我不想看电子书,我不想匆匆忙忙地看,我想要慢慢地看,细细品味。
2016杨绛去世的时候,我都没有看,终于拖到现在,可以慢悠悠的看了。可是除了不舍得把这种幸福看完之外,更多的是不忍心,也许看得慢一点,幸福就会留着久一点。
在看第一部分《我们仨失散了》的时候,我虽然看得稀里糊涂,但是已经很难过,看了后面懂了的时候,我却不敢再看,因为太悲伤,我怕悲伤不能自已。第二部分是对他们生活的回忆,没有悲伤,杨绛是何等乐观坚强的女性,他们一家人又是多么温馨的一家人,所以即使是描写最艰难的画面的时候,字里行间都只是透着隐隐约约的苦,更多的是一家人心连心的甜蜜。到最后结束,笔锋戛然而止,幸福的回味还意犹未尽。
现在他们终于又团聚了,有时候,我又很希望人有灵魂的,那么在另一个世界,他们还会是最幸福的“我们仨”。他们留在人间的,除了他们的著作,更是一家人幸福的回忆。
可是我目前已经不忍心再看一遍了。失散得太突然,太催人泪下。
这本书只是看过一遍已经让我学到很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