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了少年读史记:
战国时期的孙膑和庞涓同为鬼谷子的学生。
当时庞涓比孙膑早出仕,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在孙膑到魏国之前,庞涓凭借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已经打了几场漂亮仗,让周边几个小国家对魏国俯首称臣,百姓也对庞涓赞不绝口。
庞涓因为嫉妒孙膑的军事才能将孙膑欺骗到魏国,设计陷害于他,对孙膑实施“膑刑”,剜去了孙膑的膝盖骨,打入暗无天日的牢记,孙膑囚禁起来。
从庞涓的角度看,他知道孙膑的才能远在自己之上,孙膑要出仕,有两条路可以走:
一、效忠魏国;
二、效忠其它诸侯国。
若孙膑成为别国大将,那么他将是魏国实现宏图霸业道路上的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孙膑若效忠魏国,庞涓知道他的锋芒必将盖过自己,他在魏国辛苦奋斗来的一切将断送在孙膑之手。因此,孙膑的存在就是对庞涓的威胁。
但奇怪的是,庞涓明明可以杀了孙膑,以绝后患,但他却只是对他用了刑,其原因有两种可能:
一、他念在同窗情谊,不忍心杀死孙膑;
二、孙膑还有利用价值。
第一个可能显然不太现实,庞涓这个人人品那么差,若他念及昔日情谊,何必对孙膑行刑?所以多半是看在孙膑还有利用价值的份上才留下他这条命的。看来孙膑是真的很有才,庞涓要他的才能为己所用。
总的说来,庞涓陷害孙膑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就像皇帝害怕乱臣贼子篡位,一个人的地位越高,就越容易患得患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