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说:听别人的意见,保留自己的判断。
人云亦云是大部分人的人生状态,一来是从众带来的安全感,二来是很多人们的确无法进行系统性的逻辑性的推理和思考,三是对于自己的想法不自信无法坚定,所以最终表现出来就是很容易动摇,跟着别人亦步亦趋,这样的现象在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到处都是。
个体在舆论的洪水面前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我们生活在一个舆论的社会中,特别是在如今信息泛滥的自媒体时代和短视频时代,只要你打开手机,你就在主动或被动的接受信息,信息就像空气遍布我们周围,我们已经无法逃离。如果全是一样的空气,我们很容易得出这个地方空气新鲜的结论,可是有可能这个空气新鲜是制造出来的一个美好世界。反之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周围都是恶臭之气,我们也很容易觉得世界都是这歌样子,这就是说的信息茧房。而人置身事内,是根本无法看清全部的情况的,这就是人的视角的局限性,除非我们有上帝视角,才有可能看到我们生活的这个舆论环境的真实情况。在这样巨大的舆论社会之下,人们很难保持独立和自我,因为对于安全的追求是深入骨髓和基因的。
人云亦云不一定能成功但却很安全,保持独立思考也不一定成功但会充满痛苦。痛苦至少说明清醒,而麻木不仁才是一种悲哀,或许有的人会说,耽于享乐放弃思考活的快乐本身就是一种智慧,我们无法否认这种生活方式人生理想的确有其价值,至少他们是主流的价值观是绝大多数人的宿命或许也是一种美妙的现实主义的自我作为。可是在主流价值之外,更应该有一些非主流的价值,这些非主流价值很多时候给那些选择这些非主流价值的人提供了一个可以栖息的地方,让每个人都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像大自然包容万物一样,自然界不是只有一种花,每一种花都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绽放自己,我想人也是一样,每一个人要自己努力找到自己的舞台,自己的时空,在有限的生命中去绽放自己。
希望的珍贵之处就在于他就像茫茫大海黑夜中的灯塔,即使长夜漫漫,只要朝着灯塔的方向,终能抵达。然,一旦没有了灯塔,在汪洋大海上,在漆黑的夜空,无所适从不知道方向将是巨大的折磨,这种清晰可见的折磨会让一个人的精神崩溃,从而从自己的内部解体自己。
能给予我们自己希望的就是我们自己,所谓众生皆苦唯有自渡。我们都将不得不成为自己的摆渡人,带着自己到达心中的那片桃花盛开的地方,飞鸟翱翔的天空,清风徐徐的幽谷,这就是希望的力量。
外界的声音不管如何嘈杂,变化多端,我们能做的就是守住自己的内心世界,给自己建构一个自给自足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不依赖外界的任何声音就能进行内循环,就像我们的身体机能一样,精神世界也要能自给自足,内部循环,这样才是健康的向上的稳健的有活力的充满生命力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