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爱上文字读书文字欲
江湖经常“黑吃黑”,官府却在“红吃黑”、“黑吃红”,咋个回事

江湖经常“黑吃黑”,官府却在“红吃黑”、“黑吃红”,咋个回事

作者: 老兵新声 | 来源:发表于2019-05-06 10:04 被阅读3次

    我们看影视剧,经常会听到或者是看到“黑吃黑”的说法,意思是双方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其中一方用威胁、武力等手段压制另一方,侵占另一方的利益。这在江湖之上,经常发生,算不得什么稀罕事。

    而在古代官府之中却经常有“红吃黑”和“黑吃红”之说,这个倒是有点意思。什么意思呢?原来啊,这是古代公文的用印方法,印章(红)压在文字(黑)上面,就叫“红吃黑”,如果是用完印再落款就叫“黑吃红”。

    这里就涉及到了古代的公文制度,这里面可是大有学问,一起来了解一下。

    印鉴有来头。印鉴产生时间很早,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但是实际用于公文要晚一些,大概要到春秋战国时期了。印鉴用于公文后,便成为了官员权利和身份的象征,连称呼都变得高大上起来。一开始印鉴叫做“玺”,到了秦朝,秦始皇把“玺”变成了个人专用,于是官员的印章便被称为“印”。秦始皇觉得好的事情武则天却不这么认为,她老人家觉得“玺”字和“死”字读音相近,不吉利。所以在她当政时期“玺”改称“宝”,归她专用,官员的依旧称为“印”。

    文书有讲究。秦朝时就规定,官府发文要加盖印章才有效力,但那个时候没有纸,公文是刻在竹简之上,怎么用印呢?不着急,古人有智慧,穿简成册后,他们在封页的绳结位置处糊上一小块黏泥,然后在泥上用印。造纸术发明后,公文有了纸质版,发文用印方便了,但也为公文造假提供了方便。于是在实践中,便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公文制作、流转制度,这里我们不做讨论。仅在印章使用上,就有印章管理规定、用印登记制度、加盖骑缝章措施等等。

    造假必严惩。唐宋时期都规定,公文用印必须是“红吃黑”,即公文制作完成,在落款位置盖上印章。如果是先盖了章,再写落款的“黑吃红”,那公文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有可能是伪造的。对于伪造公文处罚各个朝代都非常严厉,比如明朝就规定:伪造公文或者是盗取印信的要杀头;伪造公文后没有使用也要处于绞刑;连公文书写错误都要挨板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江湖经常“黑吃黑”,官府却在“红吃黑”、“黑吃红”,咋个回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nl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