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动怒,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雅各书1: 19-20)
一直以来、儿子总是喜欢用情绪掌控的方式来表达需求这常常会惹怒到我。刚开始还尝试用耐心来跟他沟通,可是一来二去就失去了耐心最后常常用简单粗暴来制止他。这让我常常陷入内疚、无奈又不耐烦的情绪状态中。
今天感觉天要下暴雨,就去学校接两孩子放学。孩子见到我去学校接他们很是惊喜兴奋。儿子更是带着我参观他的书桌,并带我去看他正在存奖牌想买的一个飞行器玩具。并有点撒娇说:妈妈我好饿可以买个面包给我吃嘛?我欣然答应。下楼后、姐姐说可不可以去咖啡店买慕斯蛋糕?我说可以啊、弟弟总是喜欢跑来跑去、我只好对他喊着说:我们去前面咖啡店吃蛋糕好吗?没想到他远远听到就生气了:哼、我不要吃蛋糕,哼哼哼就跑走了、喊半天都不出来。我也有点生气了、就说你快点出来,不然我们去吃蛋糕不管你了。然后我跟姐姐去了咖啡店,姐姐吃蛋糕我喝咖啡。不久他很生气的骂骂咧咧走过来、一脸愤怒。我就对他说:你如果想吃蛋糕就告诉我你想吃蛋糕、我可以给你买,但要好好表达不可以这样骂骂咧咧。他生气的说:我不吃、我想吃面包你又不买。我告诉他:你想吃面包就好好跟我说:妈妈我不想吃蛋糕我想吃面包。但是他愤怒的说:我不要。我说你不能好好说话我就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你不好好表达你的意思我就不能满足你的需求。你要学会管理情绪,好好表达才能满足你的要求。他还是倔强的横横的说:我才不要、不想理你们。我说:好吧,尊重你的选择,等你想好好说话的时候再跟我说,但只许在这等,不许跑开。因为涉及安全问题就触碰了我的底线,那我就会好好收拾你。最后在各种不爽愤怒隐忍情绪中等我们吃完一起回家。这一路上就是各种情绪不爽闹别扭。我只跟他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这种情况下我不想跟你谈因为我也会生气。等晚上我们都情绪稳定的时候好好谈一下这件事。
担心他带着愤怒去写作业还特意叮嘱老师他今天情绪不好,但是老师说他今天写作业很乖完成效率也很高没有任何情绪。我还挺奇怪的情绪稳定这么快?晚上我在家等孩子们写完作业回家,可是一回家他看到我就开始黑头黑脸一脸横横表情。姐姐好意帮他削一个芒果他不要,自己削却粗鲁的削得厨房一地板和墙壁都是芒果皮。真是气的我恶火朝天。愤怒的吼他让他打扫厨房,他忍着眼泪又擦又扫返工若干回,终于干完后忍不住豪囔大哭,哭的是稀里哗啦肝肠寸断。这时候看他这样伤心我也又心疼又难过。我温和拉他坐下、询问他的感受。他终于卸下所有盔甲开始宣泄:说我完全不顾及他的感受,对他那么凶又把两件事扯在一起各种教训他,他生气愤怒又委屈,没有顶撞我已经很好了还打扫了一遍又一遍我还不满意。我听完他断断续续的哭诉,告诉他我理解了他的感受(当我复述他的感受又生气又难过又委屈的时候他一度哭到无法平息)。帮助他分析如果我们各自用情绪掌控来表达和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会有怎样完全不同的结果。我告诉他下午他想吃面包而不是蛋糕的时候我希望他怎么跟我表达,而晚上他削芒果时他又希望我怎么表达呢?刚开始他说你知道我希望你怎么表达的,可是我说:我希望你能亲口告诉我。于是他说我希望你这样说:宝贝、不要把芒果皮弄到地板上好吗?我说:明白了,我应该为我刚才的错误的情绪表达对你道歉。但是我也希望你能用我能接受的方式来向我表达你的需求。最终我们和好、拥抱、祷告并祝福。孩子带着愉快的情绪去洗澡、睡觉。
孩子睡后,我再反思,为什么当孩子情绪掌控我也会跟着情绪失控?圣经里说不要惹儿女的气,要快快的听、慢慢的动怒。情绪管理也正是我需要成长的地方。
晚睡前刚巧看到一篇文章,摘录下来自勉:
有7个迹象,就说明我们已经做的很好,是很棒的父母。
1. 孩子愿意在我们面前展现各种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会发脾气、大喊大叫,让我们很头疼。但是,孩子愿意或能够在我们面前无拘束地表现生气、伤心、愧疚、害怕等等情绪,是个好信号。
这说明,他感觉和我们在一起是放松和安全的,不用担心被批评和责骂。
孩子在我们面前隐藏自己的情绪,才是需要担心的。这往往表明,他对父母缺少足够的信任,他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存在问题。
所以,当孩子有情绪时,告诉他们不用害怕表现自己的情绪,鼓励他们说出来,帮助他们慢慢学着控制情绪。
千万不要关上和孩子进行情绪交流的大门。
2. 孩子受到伤害或遇到困难时,会首先寻求我们的帮助
当孩子受到伤害或遇到困难,首先从我们这里寻求安慰或建议,这表明孩子和我们之间已经形成基于信任的强烈联结。当他们感到无助时,他们知道哪里可以找到安全和温暖。
这正是家的意义,而对于他们来说,我们就是家。
所以,无论何时何地,给予孩子无条件的信任;永远倾听他们的问题,不管多大多小。以后才不会懊悔:“孩子,为什么你在外面受了伤害,不告诉我们。”
3.孩子愿意和我们分享想法和感受
孩子愿意这样做,表明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是开放、坦诚和亲密的。
有些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无意识地犯了一些错误。对孩子表达的想法、感受反应过度,或是过于严厉,不允许孩子评价、批评自己。
父母一方绝对的支配地位,得到的结果只是孩子被迫的服从;而健康、平等的交流,换来的才会是双方的相互尊重。
4. 不批判孩子、不给孩子贴标签
好的父母不会给孩子贴上“淘气”、“丑陋”、“懒惰”、“贪婪”、“肥胖”、“坏”等等这样的标签,也不会用“女汉子”、“娘娘腔”来定性孩子。
俗话的“爱之深、责之切”也得讲究分寸和技巧。过多批判,特别是带有标签、定性意味的批判,不能帮助孩子改正问题,反而会让他变得越来像“标签”那样。
所以,当孩子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对事不对人”,聚焦“坏”的事情,不要扩大化、给孩子贴上“坏”的标签。
5.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兴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孩子善用自己的特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会获得成就感。他们专注某件事情,不是因为被要求,只是因为他们的兴趣、自己愿意去投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自然学会坚持、习得专注,并获得满足。
所以,不要为孩子指定“兴趣”,来完成我们未尽的梦想。给他自由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去满足自己的兴趣,他才能获得内心的幸福。
6. 为孩子制定适当规则,并要求严格遵守
孟子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父母会为孩子设置规则、划定边界,并要求他们严格遵守。不懂、不遵守边界和规则的孩子,很容易成为人见人不爱的“熊孩子”。
需要设置规则和边界的范围很广,包括生活习上的基本规则,早睡早起、早晚刷牙、勤洗手等等;也包括品质、道德的边界,尊重别人、不说脏话、不拿别人的东西等等。
7. 跟孩子道歉,并及时弥补过错
跟孩子道歉,这其实在告诉孩子,我们在乎他胜于自己的面子。
和孩子开诚布公地谈一谈,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告诉他我们愿意弥补。问问他想要什么补偿,真正考虑到他的需要和想法。
其实,如果我们也回头找寻成长的印记,回忆父母对我们的教养,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
往往也不是父母教我识的汉字或传授的道理,而是和他们度过的亲子时光,是和他们之间或亲密或疏离的关系。
所以说,孩子的漂亮、聪明、好成绩、好事业,这些外显的结果并不是判定父母的根本标准,和孩子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亲子关系才是。
当我们用心经营亲子关系,信任、尊重、支持并保护孩子,我们就是好的父母。当孩子长大了,他和我们之间依然无话不谈、亲密无间,我们就成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