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准备把这套牛津通识读本丛书,一一“过滤”一遍。这套书一共十本,中英文双语版。最初的想法是把这套丛书买回来跟孩子一起读,双语版对于英语学习写作方面,也是极有参考价值的。在英文中怎样表现哲学的严谨与通达,遣词造句许多方面都值得借鉴。中学阶段,率先接触哲学领域,在这唯分数为王道的当下教育环境中,是不错的选择。思维多元化开拓创新,决定了未来发展空间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高等教育义域,“通识”有别于“专业”。【专业】侧重于知识型课程及相关智能、技能规训,【通识】则要为学子的人格养成提供价值型资源。前者旨在“专业成才”,后者旨在“精神成长”,即为学生一辈子把路走好打底子。用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思想家纽曼的话说,便是“专业”属教学范畴,“通识”才属于教育范畴。
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鲁福斯特说过,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让人有意识的经历人生,让人追问并界定自身所有行为中固有的意义;通识教育使人勇于剖析自我、批评自我,从而看顾好自己的生活,在渐次展开的人生画卷中游刃有余。
这套丛书所以吸引我们,是因为世界广阔又新奇,因为我们的目光所及的任何地方,从萤火虫在暗夜中闪烁的光亮,到奥登为叶芝写的挽歌,总有一些东西再激起我们的好奇心,总有一些我们想要了解的生存片段,不是每个人都渴望成为博学者,但每个有这种渴望的人都是学问爱好者。一个热爱知识本身的人,知识在他眼里动人又令其喜悦,能带来安慰和乐趣,并引起惊叹和敬畏。
德国哲学家当中,叔本华是最有可读性的一位。这本书对叔本华的形而上学哲学体系进行了简洁的,尤其聚焦于叔本华思想的原创性特征,这种原创性启发了包括尼采、瓦格纳、,弗洛伊德、维特根斯坦等在内的许多艺术家和思想家。作者将笔锋指向叔本华毫不妥协的悲观主义观点即对人类个体来说,最好的境况是不曾出生,只有圣人般的自我否定(摒弃欲望)才能赋予生命价值。本书展示的是叔本华是一个具有战斗精神、气势咄咄逼人、影响力非凡的思想家。
李银河曾经说过,这个叔本华的哲学我一向珍爱……他的一字一句,像甘霖滴进干涸的心田。
哲学家的思想境界,只能说是先了解,然后接近,再接近,再理解。每接触多一次,理解就更深更多一些。刚接触《西方哲学史》,老师就说《西方哲学史》这本书最少读三遍呢。
南京大学一位前校长曾预言: 牛津通识读本这套丛书,一定会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提高国民素质提供帮助!我自己则希望通过阅读这套丛书,能带动孩子对哲学产生兴趣,潜移默化中吸引他、感染他,并随我跟进,那就是最大的意外收获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74438/91c2fd1c9982fe2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