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看了一些有关人类大脑的知识,感觉有点意思。
据说大脑里面是分区的,不同的区域对应不同的功能,而这些不同的区域,自我恢复的时间段还不太一样。
比如体力劳动者,早点睡觉有助于体力方面的恢复(当然包括大脑与整个身体),而脑力劳动者,下半夜休息到位更有利于有关区域的自我调整。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也有一个好玩的说法。散步这个动作,能够提高创造力高达60%!也就是说,如果遇到了难题,站起来走两步就会增加解决难题的概率。
对这两个说法,我持肯定意见。
比如散步,从我自己的体会来说,在思考问题时似乎确实有用。一般来说,在遇到比较有挑战性困难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站起来走一走,有时就是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有时去外面,走的远一些。
这样的经历有很多,并且也确实在散步的过程中,想到了许多思路,非常有助于解决问题。
另外,从书籍也好,影视作品也好,经常能看到类似的情景。主人公遇到了难题,会走一走,不管哪种形式的走动,但是都是为了帮助思考而采取的行动。
早睡早起身体好,这个观点从小就被灌输,但是我一直做不到。早起还好,主要是早睡这一点,我很难做到。
一般情况,我都是接近十二点才会睡觉,如果睡早了,就会醒的特别早,比如凌晨三四点钟就醒,并且很难继续入睡,反而让自己白天不舒服。
因为一个人每天睡多久是一个大概的定值。睡得早了自然就会早起,反之亦然。表现在我自己身上的,就是晚睡,然后不是太晚起床。这里有个原因,我需要的睡眠时间略短。按我自己的经验,一天只要有五六个小时的睡眠,就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一整天都精力充沛。
其实晚睡晚起的人很多,比较典型的像当年伟人的做法,基本上天快亮了才睡觉,下午才起床。
也是从类似的经验中,我对于早睡早起身体好的观点,并不是很赞同。现在看了脑科学关于脑力劳动者恢复时间段的说法,感觉找到了理论依据。
虽然没有做过实际调查,我也敢断言,知道这个理论的人不会是主流。但是大家都在实际行动上遵守了理论规则,正说明了人类本身自我进化的伟大力量。
体力劳动者一般都会早早睡觉,早早起床,而脑力劳动者熬夜晚起是主流。同时,遇到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站起来活动活动,也几乎是所有脑力劳动者的共性。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现象,就是人类在自我发展过程中不断自我适应的结果。虽然没有理论支撑,但是看结果却挺不错,那自然就会形成行动准则。
刚才路上遇到十来个穿了共同样式校服的学生,都在急忙赶路。我就想到了上述理论上的观点,我想,是不是应该建议,学生们统统晚到校一小时,同时晚上也要晚睡一小时呢?
也许这是提高学生们学习能力的好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