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教师的谈话》(苏)列.符·赞科夫(83-134)
关于儿童对美的感知,她们是如何遣词造句表达对美的印象。要善于发现美,它就在这里,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周围。但是我们可能视而不见,也可能沉浸其中感受它,那样,美就会成为丰富我们精神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审美情感是人所特有的,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之一。人本身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动机。但这并不意味着,审美情感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教师需要进行一系列目标明确的工作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美不仅存在于大自然中,也存在于人们的劳动创作之中,存在于英雄的丰功伟绩和凡人的日常生活之中。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美同样需要在学生心中占据崇高地位。教师本身先要具备这样的素质能够体会和体验到生活和艺术中的美,然后才能培养学生。
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这正是艺术的使命所在,他曾经这样写道:“正如知识的完善过程一样,即更真实、更需要的知识排挤出错误的、不需要的知识,同样,借助艺术提升情感的过程也是如此,即以更高尚、更善良、更为人们福利所需要的情感排挤出低级的、不善良的、不为人们福利所需要的情感。这正是艺术的使命。”
教学实验的经验表明,如果从学生一开始入学起,就按我们今天所谈的方式进行教学,即逐渐地引导学生前进,教导他们,那么等到了二年级,很多事都会成为可能。文学、造型艺术、音乐,只有在向学生展示出艺术形象,揭示出艺术形象中体现的崇高思想和情感的时候,才能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
我们应该集中目标探索一个重要的方向,即探索使学生得到更好发展的教育学途径。要从根本上提高学校在学生发展方面的工作,就要先弄明白一个问题:学生的发展对于教学的结构,即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各科教学法,有着什么样的依赖性?要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要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精神。作为一个有观察力的老师,学生的欢乐、兴奋、惊讶,怀疑、害怕、受窘和其他细微的内心变化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变化视而不见,他就无法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也无法与学生打成一片。
死记硬背,而不用心体会,只是按照教师的指示亦步亦趋地进行,学生的个性是不可能得到深刻的发展的,这种个性的发展也不可能成为学生享用一生的真正财富。
感悟:生活中到处都是美,我们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儿童,感知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同样的观察冬日的早晨,有的孩子写道:东方的地平线上红霞一片。白雪泛着耀眼的光芒。银色的霜在树枝上闪闪发光。整个树林银装素裹,快乐地朝太阳微笑着。空气清新,万里无云。稍微碰一下树枝,钻石般的雪花就会纷纷落到你身上。远处是一望无际的雪原。你也可以站在林间空地上,尽情欣赏这冬日早晨的美景。这个学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对美的印象。冬日的大自然,似乎是沉寂的、单调的,但是在小姑娘的眼里却是生机勃勃:“白雪泛着耀眼的光芒”“霜在树枝上闪闪发光”。她不仅看到了自然现象,而且捕捉到了冬日早晨阳光下的那种喜悦之情,他还感受到了万事万物的喜悦:这就是树林“欢乐的朝太阳微笑着”能够从这样平凡的现象里感觉到美:“稍微碰一下树枝,钻石般的雪花就会纷纷落到你身上。”这是近景描写,是触手可及的地方,但是美是无处不在的,这就是对美的感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