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写东西真的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像想和自己说说心里话一样,无需分时间地点,只要条件允许,哪里都是自己创作的天地。记得高中时读到过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一个人写了十年的日记,作者说,写日记是自己心灵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大意如此。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的平凡生活已经离不开文字,也许是天性使然,也许是习惯使然,总之对于一本书,一本自己稍感兴趣的书,都会翻阅片刻。
大学刚毕业那会,在一家做外贸的小公司上班,有一次陪老板出差,在吃晚饭的时候,老板在陪日本客户聊天,当然是日语,而我一句也听不懂,恰巧那时候手机也坏了,真是倍感寂寞,除了吃饭陪笑之外,我无事可做,“忍无可忍”之际,我冲到外面问服务员,这里有没有书籍可供阅读,服务员找了一会,只找到了一本不知名的杂志,我如饥似渴的阅读着,当然不是醉心于其中的故事,而是对于精神世界极度寂寞的舒缓,如饥者饱餐,渴者狂饮,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想看书的渴望,看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下的需求,什么也不想看,只想看看书,如今回想当时场景仍历历在目。
高中读书时,每当别人问我以后想做什么,我总是回答到:献身文学。虽然天真,却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幻想着自己考入某大学的中文系,每天醉心于文学的世界,好不快活。曾经有人问杨绛先生,“先生,您的信仰是什么?” “我信仰文学。” 是啊,为什么就不能把所爱当作信仰呢?曾几何时,我也无比的信仰自己的内心选择,绝非因为我酷爱读书,比我爱读书的人多了去了,我想大概是因为在文学中,在书籍中,我的灵魂比较自由吧,无拘无束,空灵洒脱,像无人看管的孩子,自由自在的田野里撒欢。
大学时每次走进图书馆的感觉都是无比美好,无比安心,彷佛走到了自己心灵世界的家园一般,尽情的看任何自己想看的书籍,如果真的能永生,我多么希望能在图书馆里定格自己的人生,看书的时候,望向窗外,也会想到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在忙忙碌碌,像钟表一样转个不停,为名为利为情,终日奔波,自己又何尝不是呢,被生活推着走,也许只有在读书上才能自己做一回主人。
每到一个地方工作生活,我总喜欢到当地的新华书店看看,那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真好。以前总是感觉自己在夜深人静之时才有写作的欲望,然我我不喜欢熬夜,所以迟迟未动笔写作,也是我不应该这样想,写东西也许并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是为了梳理内心。无论发生什么事,和自己和解也许是最不容易的事,同时也是最容易的事。有一位女性朋友曾经都和说过关于写作的事情,她说每天写点东西,不知不觉你已发现自己写了很多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