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为《侃大秦2》的下半部分:考叔怀肉柔说郑伯
引子:秦始皇+赵姬 ≈ 郑庄公+武姜
要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赵姬在历史上还真不是个例存在,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就是春秋时期郑国的武姜(见《郑伯克段于鄢》),当然更有恶毒如骊姬者,但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和赵姬这段历史比较相像的那段:
郑庄公黄泉见母
有意思就有意思在,秦王嬴政是前期刚猛血腥、不知悔改,后期还是死不悔改,所以才有二十八星宿死谏才扭过来一个愣头青的事,而郑伯,即郑庄公,虽然前期打仗也是生猛无比,但是对待他娘武姜这件事上心里还是有点后悔的。
郑国小历史
郑武公,不是因为会武功才叫这个名字的,他是死了之后才有的这个谥号,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会“武”,一般能有这个谥号的君主,说自己生前不会武功,别人都不信,这些历史上称作“武王”的人哪个不是开疆拓土、能征善战啊!
郑武公是皇亲国戚,他爹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小儿子,也是郑国开国君主,也就是说武公和周宣王是亲哥俩(可能同爹不同娘,皇家很常见),也是周幽王他叔。他活着的时候在申国娶了个老婆,老婆娘家姓姜,嫁过来后就跟着丈夫叫了武姜,当然也是史称,其实叫姬姜更合适,因为郑武公姓姬。
看来女人出嫁后,名字要随夫姓的这种叫法还真不只是西方国家或者曾经的西方殖民地区域独有,在遥远的古代,这些文化竟然都是相通的, 比如前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
按说就这样的硬关系,武姜该本分些,但是她还就要惹是生非了。
好像扯得有点远,再往回扯。
不受待见的郑伯
武姜生了俩儿子,大儿子叫寤生,小儿子叫段。
寤生就是后来的郑庄公,因武姜生他时难产,他是脚先出来的,搞得武姜死去活来,所以武姜十分厌恶他,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倒着生”,也就是“寤生”(宋小宝:多难听啊!)
脚先着地的人或许一般腿脚都比较硬朗,做事脚踏实地,而头先着地的却不一定就思想先进,还有一种可能是脑子被撞蒙了,容易胡思乱想,不切实际,郑庄公和段这哥俩就是这样!
而段出生的时候是顺产,长得又好,基于这些原因,武姜就多次跟武公吹枕头风说:老公,咱们把段儿立为世子吧,好不好嘛?
告诫:凡是敢生二胎的都是有勇气的,不过既然敢生二胎就不要因为疼老二就忘了对老大好啊,再怎么说都是亲生的,千万不要偏袒谁,不然哥俩容易打架!
武公说,那是不可能地,违背祖制。
武公做的很好,但武姜不死心,风继续吹,不过这风每次到了武公这里就被灭了!
武公死后,寤生继位,史称郑庄公,春秋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首霸,比齐桓公还早,又叫春秋小霸(王)!
一直被套路,从未被发现
在对待武姜和段的事上,郑庄公一开始表现的像个软柿子,一点都没有表现出后来当霸主的气魄,更看不出像嬴政那样杠精。
庄公刚当了几天王,武姜就跑来对他说:让你弟弟段去制邑当老大吧!
制邑这个地方是庄公的爷爷“桓公寄孥”的地方,庄公没给。
百科:桓公寄孥,是说郑桓公看周幽王整天瞎胡作,不干人事,就十分担心周王朝的未来,所以未雨绸缪,提前好几年把老婆孩子和金银珠宝转移到了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为郑国的建国打下坚实基础。放到现在,桓公这家伙就是裸官,说不定还会被红通!不过,咱们也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光,点赞!
武姜又给老二,也就是段,又叫叔段,因为老二一般称为叔或仲,要了京邑,让人想不到的是庄公在大臣的百般劝说下竟然倔强地同意给他了,要知道这可是大城市,万一哪一天老二造反,恐怕庄公都治不了他,不过人家庄公说了,俺娘从来都不会满足地,给他吧,不是我治不了他,到时候都不用我治他,但是大臣们却不懂庄公的话,依然很生气!
但是,庄公说,现在你可拿出笔记下我下边说的几个字了,要考的,那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叔段在武姜百般宠爱之下,更加肆无忌惮,竟把郑国西边的两大边邑据为己有,这下可把公子吕气坏了,愤怒地对庄公说,大王,你还管不管,他娘俩太嚣张了,这个国家马上就快变成两个王了,你要是同意治他,兄弟我现在就抄家伙去砍他俩,你要是不同意我就跟着他去干,真你娘的窝囊!
庄公无动于衷地说,焦躁,你们年轻人就是焦躁,他这样是自寻死路,你不能总要我说那八个字吧?
吕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庄公一瞥他说,小王八羔子去死吧!
不过,气愤之余,庄公还是一直没啥动静。
叔段一看哥哥如此怂包,就在自己的城里“缮甲兵,具卒乘”,这是要动武了。要知道,这种行为的最大精神支撑是,武姜传话说来个里应外合,她要偷偷开城门。
庄公此时不再“装”公公,不再老是不雄起,把大夫祭(zhai)仲和公子吕喊来说,你俩抄家伙,跟着我去砍他俩。
结果,仗基本没怎么打,京邑的老百姓就投降了,叔段颠颠地跑到了鄢这个地方,结果庄公又追到鄢,把叔段打的蔫蔫的,这个在历史上就叫“郑伯克段与鄢”!
后来,叔段在鄢也待不下去了,就逃到了共国,所以叔段又被称为“共叔段”,意思是:在共这个地方被打蔫的段老二!
这是十足的嘲笑!
说了前边那么多,似乎不怎么搭调啊,别急啊,这就像娶媳妇,咱们要把婚床铺垫好,铺的越厚,用起来越舒服!
庄公这个时候就很生气了,他对武姜说,你别在我眼前瞎晃悠了,爱去哪儿去哪儿,咱俩谁不死都别想见面,要想见面那就黄泉再见。
插播:
菩提老祖:悟空,从此以后你不再是我的徒弟,我也不再是你的师傅……
孙悟空:师傅……师傅……
菩提老祖:你去吧,日后惹出乱子来,不可说是我的徒儿,否则把你剥皮挫骨,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孙悟空:…………
武姜哭着去了颍城!
(歌曲:左手没有鸡,右手没有鸭,还丢了两个胖娃娃~)
此时,武姜和叔段彻底明白了,庄公可不是表面那么和顺,原来从一开始娘俩就被满满得套路了,哭是没有用的,该走还得走啊~
颍考叔怀肉柔说郑庄公
庄公把武姜撵到了颍城(今河南登封),但是庄公和嬴政不大一样,过了一段时间,他有点想他娘了,但是又不好意思说出来。
在颍谷这个地方,有个管理边界的小官叫考叔,因为在颍,所以人家也叫他颍考叔,他听说了这件事,并没有像茅焦那样愣头青似得冒冒失失,而是等到进贡的时候,找了个机会跟庄公聊了聊,做了一下个人思想汇报、年度工作总结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并在最后拉了一些家常,气氛和谐热烈,友谊团结。
庄公赐给颍考叔一顿好饭,让他吃完饭再回去,颍考叔一看这么多美味,荤素搭配,看着就想吃,不过他咽了口水,只挑了田七、苦菊和菠菜粉丝等几样小菜吃了几口。
庄公有点看不下去了,说,你怎么老吃那些败火的菜啊,吃肉啊,吃肉!
颍考叔一看机会来了,一把抓住烤羊腿、猪脸肉什么的揣进了怀里。
庄公紧锁着眉头说,哎呦,都是油,我给你拿个塑料袋,哪有你这样打包的,你这是干啥?
颍考叔拍了拍怀里的肉说,那些普通的小菜,俺娘都跟我吃过,这些肉俺娘还没吃过,我要带回去和俺娘一块吃。
庄公听到这里,叹了一口气,过来摸了一把颍考叔的头说,好孩子,真孝顺,你还有个老娘可以孝顺,而我呢?
颍考叔擦擦嘴说,你看你说的啥话,你娘不是住在颍城吗,怎么能说没有娘呢!
庄公为难地说,我说过俺俩都得到了黄泉才能相见,你莫非在咒我死呢?
颍考叔看庄公在尬聊,就难为情地说,哪有,哪有,我有办法。
庄公拿起一个塑料袋,倒上一盘子肉,放到颍考叔的胸口说,你拿着吃去,快告诉我有啥办法!
颍考叔说,你挖个地道,一直挖到冒水,然后在里边建个房子,恁娘俩在里边见个面不就解决了。
庄公非常高兴,拍着手来回走了好几圈,然后喊来个侍卫,对他说,你赶紧招呼人去颖城挖个地道,冒点水就行,知道了不?哦,对了,再给考叔拿点肉,烤腰子和大肠啥的,快点!
当天,庄公走进地道,边走边念叨: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武姜在地道里听到大儿子这样说,也严格按照工整的对仗来了一句: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yi)!
庄公和武姜相拥而泣:娘啊,好文化;儿啊,跟你学的!
母子重归于好。
所以《诗经》上对颍考叔一顿点赞,满屏的弹幕和小红心,说的是: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百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意思是说,孝子从来都不隐藏、不吝惜自己的孝心,还经常把他拿出来感化别人,让别人变得和自己一样孝顺!
看黑板,该总结了啊!
其实,庄公不亏是庄公,真的很能装,简直一个腹黑男,武姜和叔段他俩完全是被他给套路了,也不赖郑国在郑庄公的统治之下如此生猛,今天割点周朝麦子,明天割点周朝的黍子,还一脸的坏笑,大周朝也实在拿他没办法,他就这样成了春秋小霸,还今天欺负这个,明天欺负那个,整天让人家喊他“小爸”!
百科:《左传》上之所以把这段历史记载为“郑伯克段于鄢”,是有原因的。称“郑伯”而不称“郑庄公”,意思是说庄公在教育弟弟方面欠缺很大,没有尽到做兄长的责任,反而使叔段越陷越深;“克”这个字呢,其实用来说“两个君主打架”的,隐喻叔段也称得上一个王了,这是在间接讽刺武姜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反而让国家出现二主。
嬴政和他就不一样了,嬴政有点茅焦那样的二杆子性格,炮筒子脾气,他就是觉得老子天下第一,你说通我还则罢了,说不通就俩字“咔嚓”,能动手从来不吵吵,才不做腹黑男,要做的光明正大,还要不怕骂。
想想,同样是认娘,庄公是怕丢人,而嬴政是怕误国,相比而言,庄公还真不如嬴政可爱呢!
在多说一句啊,老郑家的基因就是强大,祖孙几代都是硬茬子,梆梆地硬,最可怕的是还都很有思想、很有主见。庄公的几个儿子又是这样的人,要不是因为弟兄多,因为争权闹内乱的话,春秋霸王哪有齐桓公啥事啊!
生二胎还是要生得,至于三胎、四胎嘛,呵呵,那真要好好想想了!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