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型结构的具体作用。
石老师又举一个例子:《静静的顿河》,男女主人公格力高丽和阿克尼西亚的两条线索,也是在相当长的篇幅里分头展开。
通过两个人的眼睛看到各自的生活,在共同拼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老师讲到,肖霍洛夫的这种结构,更多的建立在人物命运交织的基础上。
这种结构和托尔斯泰那种作者本人的抽象思考还有一定的区别。
而这里所谓的桥型结构也不一定就是两条线,我们可以拓展开来,3条线4条线5条线也可以,无非是小说变得复杂了,情节之间的交织复杂了。
这样的结构在现代作家里更常见。
我们刚才谈到了现代的、古典的,两种典型的情节呈现形式,也就是小说的独特结构,从刚才的内容就能发现,如果你选择了一个恰当的形式,你的情节表现就会变得非常顺畅,而且非常有效。
像《白象似的群山》,你把冰山下面的内容给翻上来,一定要对读者讲清楚,就反而失去了它的意蕴。
像《安娜卡列尼娜》,那种恢宏壮阔的小说,如果抛弃了列文那条线索,就会发现这个小说变得很单薄。
所以,当有了一个好的情节,把人物和情节之间的关系思考得非常清楚,又对这个情节的意味做了一个恰当的判断之后,任务还没完成,你还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形式,将这个情节完整地落实在叙事之中。
最后,石老师总结了关于如何用合适的形式结构呈现小说的情节。
老师讲了:
① 用冰山理论呈现比表面情节更多的内容
② 用桥形结构让情节更加丰富。
回顾老师的几节课,老师谈到了以下几点:
① 什么是好的故事情节
② 怎么设计故事情节
③ 怎样处理没有强烈冲突的小说
④ 让情节更有意味的一些模型
这些内容涉及小说情节的各个方面,但老师认为最重要的一点,还是那句话——
不要就着情节谈情节,不要一味的陷入情节内部本身,我们需要把写情节看作一个综合的工作,当你的小说超越了情节本身,你的情节才能真正引人入胜。
感受:
桥型结构:小说情节的丰富性之源
在石老师的讲述中,我对小说的结构有了更深的认识。
特别是他提到的“桥型结构”,让我思考了很长时间。这种结构不仅为小说注入了丰富的情节,还为读者提供了多角度、多视野的观察方式。
桥型结构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不同的人物线索来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世界。
在《静静的顿河》中,格力高丽和阿克尼西亚的两条线索,虽然在小说中分头展开,但它们之间的交织和碰撞,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画卷。这种结构的巧妙之处在于,它不仅仅依赖于单一主人公的视角来推动情节,而是通过多个人物的命运交织,使得情节更加丰富和多变。
此外,桥型结构并不仅限于两条线索,它可以拓展到更多的线索,使得小说的情节更加复杂和丰富。
当然,随着线索的增多,情节之间的交织也会变得更加复杂,这对作者的写作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只要处理得当,这种结构可以为小说带来无穷的魅力。
回顾石老师的课程,他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设计好的故事情节,还指导我们如何处理没有强烈冲突的小说,以及如何让情节更有意味。他强调了不要就着情节谈情节,而是要把写情节看作一个综合的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