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一位老师聊天,她感慨本学期的时间太短,短到一开学就开始讲新课了。时间带来的紧迫感,让我浑身的神经都颤抖了一下。上班这么多年,每个学期的时间都或长或短,教学计划与课时分配也会随之做些调整。貌似应该习惯了,可在实际的教学节奏中还是会稍显紧张。
这个学期三个月,细算82天。分配到教学计划中,每个板块都少的可怜,只能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教学策略的调整上花点功夫,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满足目标的达成。
受到今天聊天的影响,也决定从明天开始新课的学习。随即调出假期备课资料,开始做明天上课的准备。就五年级下册这本语文教材而言,已经是第三遍教授了。经常会被办公室的老师打趣说:课本都不用拿,闭着眼睛就能把课上了。玩笑归玩笑,课还是要好好准备的。
开学初老师们都会花些时间用来做学生的收心工作,心收好了,进入状态,课堂也会更加有效。那老师需要收心吗?坐在教室的最后排,手里摩梭着这本并不陌生的教材,想象这个学期会伴随着一篇篇课文的学习而画上句号,心里莫名的紧张起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再次冲击着我的心门。
与教材配套的教学用书,就像咖啡伴侣一般,缺少时,味道就会欠缺。每次上课前都会再次翻阅它,大致浏览一遍,确认备课时没有遗漏,重难点把握准确。这样的习惯会在课堂中带来胸有成竹的力量。
新学期,开课啦自然,也习惯于用阅读《教师教学用书》的行为作为自己的收心方式,特别是开篇讲述的教材说明。24页的教材说明,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指南。不仅对教材的结构、特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做罗列说明,还把本学段课标中需要达成的目标在具体课文学习上做了分解提示。细细读来,80%的课文都在说明中被提到,重难点也够突出。28篇文章分布在7个单元主题中,编排意图与选取释义能够对整本教材更加透彻地做了解。对于学段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连续性也能做些宏观的计划。如“口语交际第三学段目标”为:“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面对这样的目标,常常会别遗忘或者不知如何落实与达成。在教材说明中,就做了细致的指导:“尊重”不仅要“认真耐心”地听,而且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如“全神贯注”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聆听时可用神态作出反应;“理解”则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听去想,理解对方说的内容,体谅对方当时的心情。此外,在三个学段目标的递进关系与侧重点上也做了细致的描述。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板块,从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综合性学习几个方面做了方法地指导。
24页的边读边批注,带来了内心莫名的激动。整册教材了然于胸,就似与主编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不仅是教教材、用教材教,更多的知道了为什么教、怎么教、教什么。清晰的脉络内隐含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仅在知识点的把握上心中明镜,更在学段目标的分解落实上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其实,“学什么”,“教什么”?更多的时候应该先明白“为什么”?
在上周两天的时间里,孩子们主要的任务是通读教材,做整体感知。在了解基本情况后,跳出教材与主编对话,就有了上周的第一篇作文“写给某某主编的一封信”,表达自己对教材的阅读感受及看法建议等。其中,孩子们立足自己不同的角度从插图、选文、园地、阅读链接等多个方面与相关编辑对话。一篇作文,并非此举目标,意在借此推动孩子对教材的学习热情,激发阅读兴趣,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收心目标。随之而来的期末小测,站在学期结束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学期的学习内容。考得好,加以鼓励,放大自学的力量。考的不理想,也是常态,不必气馁,更应踏实用心。
对于“新”,无限期待,激动备至。对于“心”,紧紧守住,越稳越好。借助开学好时机,和孩子一起刷新目标再出发,稳稳收心,快速启航。
新学期,开课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