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标题,你会不会回忆起父母的教育方式呢?
其实,我不太想写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的。
为什么呢?
因为,对家庭教育的了解不多。即使,我看过一些家庭教育的书、听过一些家庭教育相关的课程,我都觉得:学得不是特别好。没系统,不利于对一个领域建立一个全面的认知。
你认为放养好不好?
没有唯一的答案,只是,有些孩子天生适合放养,比如:林雪。她在放养收获很多,不然的话,也不会取标题为:感谢父母的放养。
林雪从小就是父母眼里的乖乖女,因为,乖乖女的形象,林雪的一些性格特点无意间被隐藏了。具体是什么,我们晚点再讲。
多年前的林雪,在学生时代,家里除了发的那几本教科书之外,没有其他书。唯一可以娱乐的就是家里有一台电视机,放学了可以看电视。要是,搁在现在,很多父母一般都会要求孩子一定要写完作业后,才能看电视、打游戏等等。
但是,父母是不怎么关心:林雪的学习成绩一定要多好多好,只是,在林雪的生活上,日常的衣食住行,还是会关心的。因为,林雪小时候,就比较乖巧嘛,父母也省心。每天的生活,也没出现什么大变化。
只是,在近几年,林雪的变化,让父母困惑:为什么,你这几年的变化如此之大?
这个问题呢,我们会在后面讲到。
父母的放养,给林雪带来了什么呢?
1.年龄越小,价值观越容易被塑造
价值观有好坏之分,非常幸运,林雪当时接受的是正确的价值观。如果说,是要改变父母的价值观,会不会有很大的难度?是的,难度非常大。
因为,成人的思维方式基本已经成型,想要重新改变,就相当于把自己过在工作中、生活中认可的信念抹去,不像年龄小时,思维方式还没有定型,会比较容易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话说,林雪有幸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父母的教导有没有关?多少是有一些的,即使,父母的教导次数非常少,但是,多少是有的。即使,父母因为种种原因,不善于表达对孩子的爱,适当的教导还是有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说:老人的思想观念和自己不一样,就算了。花太多心思去迭代,还不如让老人能够多开心一天。
2.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你可能会担心:放养孩子,会不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这个算不算放养孩子的一个通病?很多人认为是,这个没有标准答案。我们不妨深想一层:为什么孩子会缺乏安全感呢?
是因为在孩子刚刚出生时,妈妈们没有好好照顾孩子,还是说在孩子遇到危险时,没有好好保护孩子,又或者是,因为工作忙,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等等。这是从父母的角度来解读安全感。
那等到孩子成人后,他的安全感,又来源于哪里呢?可能是生存问题,也有可能是自己对自身工作、生命的掌控能力强不强等。
林雪的父母,会关心林雪的生活,只是,忽略了她的精神需求。因为工作忙,所以,林雪在很小的时候,一个人上学、放学,洗衣服、做家务等等,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是自己一个人想办法解决。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林雪的父母怎么这么不负责呀?不顾孩子的学习就算了,居然,还不管孩子的生活。真的是不管吗?并不是,因为,在父母眼里,林雪是一个乖乖女形象,因为这个标签,让林雪获得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关键的是,林雪本身是享受独自解决某个问题后的成就感。
不是说父母不想管,是林雪根本没做什么出格的事,让父母非常省心。有种根本用不着管的感觉。说到这儿,有个问题可以解答一下。
林雪天生喜欢追求自由,所以,父母的放养,刚好符合了她的性格特点。她是那种特别不喜欢人管,能够自己解决的事,就尽量自己解决。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追求自由,但是,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总是会有种种阻力,让我们无法追求自由。
而林雪呢,在父母放养的这段时候,并没有变得很差,反而是一直在成长。因为,自尊心强,她的自律性也没有太差。
童年时的我们,都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成人后,很多人的好奇心都消失了。好奇心,本身是一种乐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心态。而林雪,也是父母的放养,意识到:好奇心很好,但是,要好好保护才行。
还记得:在前文中,提到的问题是什么吗?
为什么,你这几年的变化如此之大?
按理来说,我应该讲讲林雪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哪里的。但是呢,这次,我打算换另外一个角度来回复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林雪的变化并不适合大部分人去践行,当然,也有保护她的隐私这个原因在内了。
回到刚才那个问题上,小时候的乖乖女形象,悄悄地隐藏了林雪的一些本性。能说乖乖女形象的林雪,不是林雪吗?不能。
过于乖巧的孩子,必然在某些方面,会出现物极必反的行为。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你比较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是否有被满足,而忽略了孩子精神需求的话,会导致你无法全面了解这个孩子。
一个孩子,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物体,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林雪呢,她比较特殊,自我意识强,父母有在精神方面满足她,但是,很明显,不够。
当林雪听到父母的疑问时,开始也不理解。后来,选择和父母和解。为什么会选择和解呢?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你和谁在一起的时间最长?
是朋友、同事、爱人、孩子还是说父母?
答案无疑是父母。因为,爱人如果有问题,我们还有离婚这个选项,但是,父母就不同了。即使,你们怎么吵、怎么说,你们的血缘依然存在,这辈子是不会改变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林雪已经了解到:自己和父母的价值观不同,是发生种种矛盾的根源。不过,因为,早年要忙工作,价值观不同可能影响不大,即使是男孩成家后,也不一定会和父母同住一个屋檐下,这个和现代人追求自由生活有关。
那在放养上,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1.在思维上,选择放养,生活上,还是要管一下
林雪的父母,刚好就符合这两点。只是,林雪的自律性比较强,父母在生活上,管的也少。你认为放养好不好?这个,主要看你有没有做好榜样。
有一些孩子,因为自身的自尊心强,在学习上、生活上都比较自律;如果,这个孩子的自我意识很早发芽的话,也有可能在了解到父母的一些错误观念、行为时,会主动选择正确的,而不是一昧地选择父母的观念、生活习惯等等。前者比较常见,后者是因为有少部分孩子,很特殊。
2.放养的基础是相信对方
可以说,让父母相信孩子能够对自己的事负责。还是比较难得的。不仅仅是因为父母因为自身认知、环境的种种限制,更重要的是:父母很容易把自己的童年经历,复制到孩子身上。
以前,从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就经常不管我,开始让我独立生活。所以,未来我有了孩子后,我也要让孩子独立起来。
以前,我的父母在生气时经常打骂我,所以,当我有孩子后,生气时也会打骂孩子。
你看,上面这些场景,是不是非常熟悉?相信对方,不只是口头说说。
她想要尝试新鲜事物,让她去。因为,你相信,现在不让她栽跟头,以后还是要栽。与其早栽,不如早点栽。
相信对方会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格,我只是生了她。她的生命只属于她自己,我们只是有缘结为亲人,她的人生由她自己做主。她不是任何人的复印件,能够遗传我们的一些优点就好了。
可能,你在其他地方有听过类似的话,注意,这不是鸡汤。而是,你如何看待自己与孩子的关系的一个角度而已。
3.想清楚放养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会做出任何行为,都是有内在动机的。想清楚放养的目的,会让你不再纠结:究竟放养好,还是不好。主动权不在你手上,而是在孩子身上。
如果,你的放养目的是让对方更好地成长,刚好,孩子在放养期间,也给了你很多正向反馈的话,那么,不妨尝试着去相信对方。对成长无益的放养,不建议持续时间太长。
放养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不同的,大部分人或多或少会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不管,是父母也好,还是孩子也好,改变都是痛苦的。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人生追求都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