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随着书包分量的加重,上学的热情已经被消耗地所剩无几了,虽然不敢不去上学,但吐槽还是可以的。
“大人多好啊,不用上学,每天都可以玩……”我躺在妈妈身边,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羡慕。
“傻啊你,每一个大人都曾经是小孩子啊……我还羡慕你呢,上学多轻松!”妈妈枕着自己的胳膊,扭头看着我,“有没有特别羡慕的大人?”她话锋一转。
“嗯,幼儿园老师最轻松了,就是带着小朋友唱歌跳舞的……”
“那就好好学习吧,只有好好学习,你才能成为这样的‘大人’……”妈妈不动声色,只是替我盖好了被子。
那时候不知道理想是什么,但妈妈的话却让我一直元气满满。为了成为那样的“大人”,拥有羡慕的“轻松”,我不再抱怨繁重的课业负担,还主动要求周末去练习舞蹈,学习声乐以及各种器乐。
直到后来,读到龙应台的“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才后知后觉妈妈话里的苦心孤诣,那是一处航标,指明前行的方向,那是一盏明灯,照亮着前行的长路。
都说“唠叨”是妈妈的代名词,我妈还真算个例外。小学六年级时,我们八点到校,她一般会七点叫我起床,可那天我一觉醒来,都7:40了,匆忙洗漱完毕后,还不忘去找“麻烦”——“我七点叫过你了,是你自己不想起的。”妈妈没有接招,“以后我也不会反复催你,妈妈不会跟在你身后一辈子的……”
我顿时噎住了,因为我们约定好了的,这是自理自立能力的训练项目之一。离开家上初中后,才明白妈妈当时不近人情的话语,是督促,是约束,更是为我计长远的浓浓爱意。
“只有好好学习,你才能成为这样的‘大人’……”“妈妈不会跟在你身后一辈子的……”,妈妈这些简单质朴的话语,虽然没有龙应台的话那样饱含哲理,但于我来讲,确实是挺管用的。(七年级)
听妈妈的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