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会突然觉得读一些文绉绉的东西有一股子酸腐味,也害怕自己也变成这样的酸腐文人。高中时期有一段时间确实是这样,害怕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在别人眼里也是这样酸腐的。高中同学老师对我的标签是“文采好”,“语文班长”,我一方面因这是自己的优点而满足了自恋,另一方面似乎想摆脱这种印象。呵,挺别扭一个小孩。
我也确实不再喜欢诘屈聱牙的文字,辞藻华丽的虚无堆砌,我觉得这些都是班门弄斧的雕虫小技。但大家喜欢看这些东西啊。当我不再这样写,称赞没有了,我开始恐慌了。我似乎也不再那么会写了,甚至有点写不出来了。写作对我来说变得陌生。离开了作文的套路,真的开始去写自己内心的东西的时候,才发现一片空白。
我做了一段时间医学编辑,不断地改别人文章中的错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是难以下笔。当然,改别人的错误对我来说也挺难的。我像一个极度严苛的纠错警察,别字,错字,语病,标点符号,字体格式,行文逻辑……可能是对自己不自信,或许是太敏感,每一个修改的地方,都要再三忖度。怕伤了自己的心,也怕伤了作者的心。
有人认为编辑几乎和作者一样,是写东西的。非也,编辑是改错的,是作者的辅助。一篇文章,不能拿来就出版发行了,必须经过各种修改使之符合出版的要求,这一步便是编辑的工作。不能一边写,一边改,这样会影响作品的诞生。
过往的写作是为了讨好同学老师,得到高分,获得称赞。这里面充斥着各种不是自己的东西,违心与异化,甚至还嫌弃这些教条不够多,再多来几本介绍写作套路的作文书,再多勉强自己记下几招“诀窍”。
现在的写作,是自然地为自己而写,便把所有繁琐余赘统统扔下,赤条条上阵。写出来什么就是什么。这是为自己而做的写作疗愈,越简单越直接,便越接近潜意识,也越能看到真相。尽量把那些条条框框都扔下,才能得到写作的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