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间我们还是习惯于叫二车间,那么我还是遵从于习惯吧!
魏主任是二车间的车间主任,也是原来老化妆品瓶的车间主任,那两条生产线已随着新车间的开工而停产。车间副主任是新提拔的王强和惠军,车间行列机工段长共计6个,每条线一个,管理自己所属生产线的三个班次,检验工段长,生产统计都是原班人马。
我们质检办公室跟车间办公室只有一间之隔,我们的人员加上汪主任,目前来说共4人,但是能进行抽检的也就只有三人,分工也很明确,6条生产线,每人负责2条生产线,白班中班夜班三个班次的抽检。但是因为每条生产线的产品质量有好有差,所以抽检人员会进行轮换。
检验班长除了原有的老班长,又提拔了一些,都是从老员工中选拔的,对于检验员来说大部分都是新招来的,包括我之前提到的季节工。
二车间已经按部就班的开始进行生产了,但是新的车间,新的生产线,新的设备,新的员工,所有的因素集合在一起都必须有一个磨合和适应的过程,不可能一开始所有的产品都能顺顺利利的生产合格。这个时候对我们这些抽检来说是个考验,这些情况注定了不合格产品会增加,这不仅增加了我们的劳动量,还考量了我们对产品质量的把控程度。
好在有汪主任在,他戴眼镜,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与我年龄相仿的人,他工作比较细致,之前也曾担任过质检处处长,后调整了岗位,这不在新的车间新的产品上线之时,章总又重新把汪主任调过来。我们把在实际抽检过程中遇到的所有缺陷进行了留存封样,然后再根据客户需求,根据车间的生产能力,根据瓶型的难易程度,对检验标准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制定和修改。
这个工作是比较繁琐的,在检验标准中怎样能包括所有的瓶型缺陷,才能让检验员在检验时有标准可依,这就要求我们质检员能尽量搜集到所有的缺陷产品,而且还要考虑这些缺陷在客户使用过程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尽管我们公司对于其它产品都比较成熟,可是甲油瓶的检验标准在国内都还是空白或者说是没有规范的标准存在,说白了,其它的酒瓶等产品都有国标,可甲油瓶却没有。而我们此时在做的工作无疑对甲油瓶市场的规范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最终我们把缺陷定义为三类:致命缺陷,严重缺陷,一般缺陷。这三类缺陷又细分了无数的小项,对每一个小项又有明确的要求。自此,化妆品瓶检验标准的制定尘埃落定,我们这些人都是制度规范制定的参与者,心中满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是的,这就是价值的体现,自身价值的体现。
我第一次觉得我那已经折断的翅膀又在拔节愈合,或许哪一天我的翅膀就会恢复如初,那么我就又可以展翅高飞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