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时节动京城!每年四月,繁花似锦——我亦借工作便利,流连于北京“宋庆龄故居”中院的两株古西府海棠间——像大多数爱花人一样,赏花拍照……
海棠的寿命一般就几十年,可据古树专家考证说,这两株古海棠树龄达两百年,也有人说超过三百年!这两株古西府海棠怎么来的?为何人所植?众说纷纭。
翻开历史,宋庆龄故居是原醇亲王府的花园,在这个院子中(包含正院),曾住过一代醇亲王奕譞和二代醇亲王载沣,光绪帝的哥哥永瑆、大学士明珠及其子纳兰性德均在此住过。乾隆爷的宠臣和珅,曾把这里作为他的别院。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可谓物是人非——只有这两株古西府海棠依旧香飘四溢,开花、结果。
西府海棠因生长于西府(今陕西省宝鸡市)而得名,海棠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西府海棠更是海棠中的极品,树态峭立,似亭亭的少女。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曾说过人生三大憾事,分别为: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的确,一般的海棠花无香味,可西府海棠却是既香且艳。张爱玲后来是否见过西府海棠,不得而知。
其实,带香味的海棠自古就有,唐朝的顾非熊在诗《斜谷邮亭玩海棠花》就有提到:“忽识海棠花,令人只叹嗟。艳繁惟共笑,香近试堪夸。驻骑忘山险,持杯任日斜。何川是多处, 应绕羽人家。”
不知顾先生所看到的海棠,是不是西府海棠?毛文锡《酒泉子·绿树春深》不也说:“海棠花下思朦胧,醉香风。”香风的来源,想来也是海棠花吧?
海棠花开,娇艳动人。花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开后则由深红渐渐变为粉红,犹如晓天明霞;等到完全盛开时,颜色就会慢慢的褪去,最后变成了粉白色。
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就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被誉为“国艳”之花。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海棠不吝笔墨,多用脍炙人口的诗句大加赞美。:“雪绽霞铺锦水头,占春颜色最风流。”(吴融《海棠》)周紫芝:“春似酒杯浓,醉得海棠无力。”陈与义的《春寒》写道:“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特别喜爱海棠花,他生前居所中南海西花厅就有西府海棠花。每年鲜花盛开时,周总理总是以喜爱的眼光,静心观赏。
电视剧《海棠花开》里,就有这个场景。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亦曾写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一文,回忆革命生涯中,她与总理五十年来相依相伴的往昔。
站在海棠花下,我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纳兰性德当年写《海棠春》时的情景:“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
搜集到的关于海棠花诗词佳句,附此收存:
郭稹《和枢密侍郎因看海棠忆禁苑此花最盛》:“朱栏明媚照黄塘,芳树交加枕短墙。”
刘子翚《海棠花》:“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刘兼《海棠花》:“淡淡微红色不深,依依偏得似春心。……良宵更有多情处,月下芬芳伴醉吟。”
郑谷《海棠》:“秾丽最宜新着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