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就是要消灭敌人的肉体,千百年来都是这样的,谁说不是呢?直到两位美国空军上校,约翰·博伊德和约翰·沃登,提出了“战略瘫痪论”,才发现原来真的可以换一种方式屈服敌人:避免大规模交战,直接攻击或擒拿对方首脑。
可以说,西方的军事理论在走了近两千年的弯路之后,终于与东方兵学圣典会合,原来这就是《孙子兵法》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约翰·博伊德的战略瘫痪论是当时最新的军事技术和古老军事理论发酵的结晶,开启了现代战争的新模式,至今无人取代。
然而,约翰·博伊德却是一个奇人,其个人经历和遭遇,除了值得我们敬仰,也足以令人唏嘘。
一、“40秒博伊德”
约翰·博伊德不仅是美国战斗机F-15和F-16的缔造者,还是一名卓越的战斗机飞行员。他曾设了一个长期赌局,赌金40美元,可以在空中格斗中,40秒之内,将任何人打败,结果他从来没有输过,因此人们送了他一个外号“40秒博伊德”。
他的空中格斗战术思想是“想在敌人前头”。就是不要光顾着完成眼下的机动动作,急于把敌人套入瞄准环,而是要想到当前动作对自己速度、高度的影响,和敌机可能对你的动作作出怎样的反应,从而出其不意,想在对方的前头。因此,他能够在模拟空战中,先让对手咬住自己,通过突然减速拉起,让敌机冲到前头,然后轻轻一个鹞子翻身,就咬住了敌人,一般在10秒内就能把对手搞定。
在当时,很多人对博伊德的这种战术都不能理解。然而,正是这种战术,在越南战场上救了一位飞行员的命。1965年4月的一天,美军飞行员驾驶的F-105“雷公”战斗轰炸机被一架米格-17紧紧咬住,就在绝望之时,他回想起博伊德的“荒谬”战术,不得不死马当活马医,开始快速滚转,这个机动导致飞机快速减速,以至于米格-17一下子就冲到了前面,他急忙抓住战机用20毫米机炮击落米格。
正是在这样的战术思想基础上,形成了他的改变世界空战模式的“能量-机动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战机在空中格斗中,抢占先机的关键不在于速度和推力,而在于战机的能量转换速度。从而不仅破解了“空战之谜”,而且成为战斗机设计的基本依据,对于F-15、F-16战斗机的研制功不可没。
二、“疯子少校”
约翰·博伊德性格落拓不羁,为人狂妄、自以为是,言语粗鲁、咄咄逼人,时常出口伤人,既不合群,又不招领导喜欢,因此在他晋升为少校之后,人们开始叫他“疯子少校”。
这种性格,在他还是一个小兵的时候就有所苗头。那是1945年驻扎在日本的一个冬天,当时19岁的小兵博伊德,面对四面透风的营房和冰冷的食品,他发动同伴把驻地一个木质机库给扒了,用来生火取暖做饭,结果差一点以损坏公物罪送上军事法庭,最终还是在同伴们的支持下被免于责罚。
这种性格,使他不讨很多上级的喜欢。然而,谁能想得到,他的很多著作和重大理论竟然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
1959年,博伊德想要撰写一本空战机动动作手册,可是上级却告诉他,他只能用业余时间来完成。几个月之后,这本《空中攻击研究》手册完成了,书中提出了经典的机动与反机动理论,该书1年内成为美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的基本战术教材,至今仍是各国飞行员训练的必读书目。
他利用业余时间钻研“能量-机动理论”,因缺少实验及计算设备,不得不私下里找朋友帮忙。前后几年下来,他“盗用”了价值上百万美元的上机时间,为此遭受军法调查。最终毕竟因为他上机不是为了私利,调查不了了之。正是这些业余研究,颠覆了传统的空战战术,也使他成为F-15、F-16战斗机之父。
三、“00DA循环”理论
约翰·博伊德提出了著名的“OODA循环”理论。他将所有对抗行为分为观察(Observation)、判断(Orientation)、决策(Decision)、行动(Action)这四个要素及环节,认为制胜的关键是比对手更快完成OODA环,同时打断对手的OODA环,从而使其丧失作战意志。
这一理论不但在军事上获得广泛应用,而且广受商业界追捧,连《福布斯》和《哈佛商业评论》等专业商业期刊都对此赞不绝口,因为它对如何赢得无处不在的竞争与对抗作了简明而深刻的阐释。
但真正奠定约翰·博伊德思想家地位的,是他提出了消耗战、机动战和精神战3种冲突类型,引入了“物理-心理-精神”3个战争层次的概念,是“战略瘫痪论”作战理论的重要贡献者,对构建现代战争理论具有重大突破。
1997年3月9日,约翰·博伊德因癌症在佛罗里达州去世,享年70岁。3月20日他被以最隆重的军礼安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
1999年3月24日,一场全空袭、零伤亡的科索沃战争,为博伊德的战略瘫痪论进行了完美的注脚。这位疯狂的、偏执的、天才的“业余”军事理论家,正是背后看不见的最高指挥官,为此获得了无上的殊荣。
原创文章,已委托专业机构维权,无授权,勿转载。更多讨论交流,请关注古道君微信号mgu9919及微信公众号“古道兵法”gudao99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