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广场,一位年轻的妈妈正大声训斥他的儿子,孩子估计七八岁的样子,可能犯了在他妈妈看来很严重的错误,妈妈音调一声大过一声,甚至开始动手扇儿子的耳光,引来众人围观。
我都快到进站口了,但实在看不过,走过去对她说:不要在公众场合这样对待孩子,会伤害他。
她满不在乎地瞥了我一眼:你是老师吗?
我说:我不是老师,我也是妈妈,我只是建议你不要这样对孩子,他也有自尊。
我于是转身离开。
那位妈妈似乎要证明自己的权威不容侵犯,貌似又训斥了一会儿才罢休。
真不知孩子犯了什么错,可以让她如此在公众场合歇斯底里,不给孩子一点颜面。
孩子犯错了,严厉教育是可以,可是总要讲究方式方法吧和场合吧?
我想问这位妈妈,让众人来围观你和孩子,你觉得很风光吗?你以为自己很会教育孩子吗?
要知道,你的“风光”可能给他带来莫大的伤害!
老公说我管闲事儿,我说我遇到了,就上去说一下,我见不得孩子被这样伤害。
其实,是孩子都会犯错(大人都经常犯错,何况孩子乎?)。
教子本身并没有错,亦无可厚非,但是应当注重一下场所及方法。
不要仗着“我是为你好”的出发点,让孩子感觉自己被贬低,进而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
如果从心理学的监角度来看这位妈妈的行为,我想可以套用风铎老师的一段话:人和人之间的博弈,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潜意识里都有想赢的成分在。
一旦进入论输赢的地步,这个时候双方都会在自己的认知里搜索能够论证自己是对的论据,再加上各种情绪的不断升级,刚开始可能还说的比较有道理,到最后就演变成看谁比谁更无赖,看谁比谁更恶毒,看谁能把谁伤的更深。
哪里还有亲情,哪里还有旧爱,哪里还有孩子,哪里还有无条件的爱?
我们也必须看到有些机构专门做过研究:总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指责和训斥的孩子,因害怕出错,慢慢会变得畏缩,犹豫,不敢大胆尝试新的领域,不自信,没有主见,......
这样的结论,一定不会是为父母之人所期望的。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导师,亦是孩子最温暖的情感心灵依靠。
如何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如何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避免把孩子的自尊毁于大庭广众之下,避免给孩子的成长留下过多的心理阴影,是父母们值得深刻思索之处。
古人讲:褒扬于公堂,纠错于私室!
与父母共勉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