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立锥之地在哪里?我的立身之本又是什么?
看了白岩松的节目《对白》,里面讲到了读书的一期。推荐去听一听他的演讲,会给你带来与智者对话,思想碰撞出火花的那种快感。
他讲了各个年龄阶段给他留下印象最深刻几本书。清华字典、曾国藩、红楼梦、道德经等等。
他讲曾国藩这本书的时候提到一个问题,说很多人读完了书就忘记了,所以就很疑惑:我都记不住,读了有什么用呢?他说他也是一样,二十几年以后重读曾国藩,里面好多的情节都已经忘记了。
但是,他现在已经是里面价值观的践行者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6515145/6c0456665cb1117b.png)
这也许就是“六经注我”的意思吧
我不由得想起了已经注入我的灵魂的那几本书。
第一本是《本领恐慌》,那是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本书,有点像邹容写的《革命军》对于那个时代的有志之士的鼓舞一样,必须要革命。
![](https://img.haomeiwen.com/i6515145/898ce8d12ddb9b0d.jpg)
书名出自毛泽东在一次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
![](https://img.haomeiwen.com/i6515145/74a3ceaf446e7b9d.jpg)
“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毛泽东同志把学习比喻成“开铺子”,如存货不多,取一点,少一点,不久就要告罄,你不进货就要关门倒闭。
全书非常系统的讲解了学习这件事,为什么而学,怎么学等等问题,看了令人拍案叫绝,热血沸腾。
这种学习的使命感,本领缺失的恐慌感也深深的扎根在我的内心深处。
第二本书我觉得应该是李尚龙写的一本《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从标题就可以看出来整本书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了。
不求目的的学习都是作秀,不问效果的努力都只是浪费时间。
我这些年也一直在问:我现在的努力是不是只是看起来热血沸腾,实际上并没有那么有用,是不是只是感动了自己。
反思定下的目标,有几个是现在的自己能够实现的,实现了以后是不是有意义,有价值等等。
别在无谓的努力中自我满足。
选择要比努力更重要。勤奋的错误,只会造成可怕的后果。
这两本书读的比较早,所以留下的印象也非常的深刻,他时刻提醒我,第一,要学习,谦虚使人进步。第二,不要假装,实事求是的努力进步。
知易行难呀……多少次都在反反复复的重复这种思辨,因为总是一回头,才发现自己又陷入了自我欺骗的坑里,又停留在原地缓慢的踏步前行,待在舒适区之中不愿意往出走。
践行,践行,践行!
网友评论